漢服展現 中華漢民族的文化精髓






清《赫達資畫麗珠萃秀.秦羅敷》(網路圖片)


中國漢服文化是一幅凝聚歷代華夏子孫智慧的巨宏畫卷,是一部記載中國各朝各代歷史變遷的神奇史詩。漢服神韻有如長空舞彩練般的炫彩和靈動,碧海蕩清流般的明淨與恢宏,千百年來,漢服一路霓彩飛舞,譜寫華章。

日 本人有和服,朝鮮人有韓服,身為中國第一大民族的漢族,什麼是她的民族傳統服飾?將功夫片或古裝片中的漢服帶入現實社會?現在全世界正掀起一股中國風、漢 文熱,古風今行、古衣今穿的風潮,由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將起到引領新潮流趨勢的帶頭作用,凸顯很多華人以中華文化為榮,正為 尋找自己文化根源在努力。


  • 漢服代表中華文化思想   
 
唐圓領袍衫(圖:張詠)


比賽的評委會主席樊弘說,漢服是指中國五千年來在中原這塊土地上以漢民族為主,歷代相傳的主要經典服裝,也叫華服、古裝,是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如胡服)之外而言的中原漢族人所穿的服裝。

在東方,中國有著最悠久的服飾文化。漢服的起源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分不開。漢服最早起源來自三皇五帝時代。在《漢書》中就提到了漢服。


中國古代服飾不僅隨著改朝換代而改變,朝代之間服飾特點也有很大的分別,各自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文化,從中更體現出不同時期人類被賦予的智慧。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


樊 弘表示,中國漢服受佛家、道家體系影響,顯示各種社會階層,跟中國五千年文化和價值觀息息相關。唐朝服飾雍容大方,豪邁帥氣,反映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的 鼎盛;宋朝崇尚理學,服飾自然儉樸,可以說,中國每個朝代都有經典的元素存在。這些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元素,正是中華文化得以源遠流長的來源。


九十六歲台灣漢服史研究泰斗王宇清教授表示,漢服不是指漢代衣服,而是萬古「漢民族」、「漢文化」承傳下來的服飾,以「禮」為總代表,以「龍」為基本符號標誌,而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就是漢服的基本精神。所以,所謂的漢服就是指中華將近萬年的文化思想。

  • 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內涵


唐訶子大袖衫(圖:張詠)

韓國唯一入選決賽的設計師鄭金珠女士表示,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身為韓國人能夠參加此次大賽感到非常的自豪。自己入圍的作品正是用漢服來表現儒家 「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的。

她說,自從決定參賽後便開始收集查閱中國古代漢族服飾相關資料,在廣泛瀏覽查閱資料後更加喜歡上漢服。優雅豐富的設計和細膩華麗的面料,多采多姿的刺繡和精緻的裝飾品,散發著悠悠高貴光芒的綢緞,都令她心曠神怡。尤其唐朝服飾最高貴美麗。


從用圖紙展示設計構思到製作完成七套漢服的六個月時間,對她來說可說是個生命脫胎換骨的重塑過程。起初有過要得獎的想法,但是後來在完成作品的過程當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參賽選手不具備相應的心態,就無法創作出真正符合大賽宗旨的好作品。
  • 穿出真正的女人樣子來

隋唐.袒領套衫半臂襦裙(圖:張詠)

從小受中國傳統教育並練就了一手女紅的服裝設計師張虹表示,漢服最能展現女人應有的氣質和德行。張虹說:「各朝服飾也有他們的特點。比如,宋代的服裝就很精細,服飾是一層層的,都很仔細精美,從中可以看到宋代百姓們的勤勞、對於生活和家園的愛。」

張 虹常常可以看到天上的美妙景象,這對於她的震撼和影響很大,「天上的仙女、飛天穿得太美了!有時,自己可以看到古時各個朝代的服裝,就像服裝秀一樣,一套 套地在眼前展現。那些天上的仙女、飛天穿得太美,她們的顏色講究一個純字。赤、橙 、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純淨美好。服飾可以是粉色的,柔美飄逸。」


中共不斷宣導女人要頂半邊天、不愛紅妝愛武裝,張虹說:「這樣造成女人事事與男人、丈夫鬥,使得家庭失調,離婚率大增;這些都違背了中華神傳文化、上下相敬的原則。」


受外婆影響很深的張虹認為,「就像外婆說的,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樣子、風格和節奏。在家尊敬老人、體貼丈夫,這樣的家庭才會和諧,剛柔相濟。服飾上應該表現溫柔、純淨;中國的古裝能夠把女性的特性很好的表現出來。」
  • 有生命力才是好服裝


明.士庶妻冠服.大袖對襟褙子(圖:張詠)

台灣入圍設計師曾英儒表示,三黃五帝時還沒有很正式服裝,可是下凡的神仙,早就已經穿著很漂亮的服飾了,敦煌壁畫的飛天服與唐代的仕女服,有異曲同工之妙,那真是天人的服裝。漢服在日常生活琴棋書畫裏,含韻內斂;武術、舞蹈各自展現出不同美感。

曾 英儒流連古畫書籍,喜歡看各朝代的古裝劇、武俠片,在這一領域,服飾比較華麗,款式變化多,可供取材參考;不過提供他源源不絕的漢服設計靈感,是在很靜的 環境裏,冥冥之中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出現很漂亮的服飾,靜下心來,尤其打坐時,就會出現漢服悠揚於雲霧繚繞、湖光山色、亭閣樓宇的仙境,有時像天上飛天 服,仙女翩翩起舞,非常美麗。


另外觀賞「神韻藝術團」演出,中國服裝設計與色調搭配的完美、舞蹈演員表演,融合天幕背景,令他震撼。整個演出如行雲流水,服飾、演員、背景,一連串、一整體表現,大大開拓了他的漢服境界。


他強調漢服回歸與創意應並立,回歸才能顯現漢服古典氣質,每朝每代都有不同風格與款式,漢服應保留兼具古典氣質並有創意。


曾英儒還特別強調漢服美感與生命力,漢服不只是衣服的美感,還要能訴說這套服裝生命力的來源故事。每件漢服都要量身訂作,有生命力的服飾才是好服裝。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 按讚加入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https://www.facebook.com/hancouture) 看見更多漢服之美  

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武訓(18381896)今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莊人,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靠著乞討,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 了三處義學,購置學田三百多畝,積累辦學資金達萬貫,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一個平凡的乞丐,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為,名垂青史而為後人稱揚。在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大概只有武訓先生了。後人稱頌他是千古奇丐” 

武訓原本沒有正式名字,是那種窮得連名字都沒有的貧民。因在家族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訓這個名字實際上是個賜名,在他老年時,朝廷為嘉獎他的興學義舉而給他取名為


武訓自小家境貧苦,卻非常渴望讀書。經常跟著有錢人家的孩子走到學屋的門口,偷聽人家念書。其他的孩子見他衣衫襤褸,都恥笑他,侮辱他,甚至打他罵他,他都不以為意。一天,他鼓足勇氣闖進門去,請求私塾先生准許他入學念書。私塾先生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辱駡他:你這窮小子,怎麼能到這裡來呢?還不快滾開,你想偷東西嗎?拿著戒尺恐嚇他,趕他出門。從此,武訓不再提念書的事情。


7歲時父親死了,家庭陷入困境,隨著母親乞討為生。武訓年紀雖然小,但對母親十分孝順,每逢要到乾淨可口的乾糧,都一定帶回去給母親吃,從來不肯自己吃。


武訓15歲時,到姨父張老闆家當童工。雖然是一個沒有成年的孩子,但是為人非常忠誠渾厚,勤勤懇懇的工作。姨父沒有因為他們是親戚而給予些 微的優待,反而變本加利的把他當成年工人使用,什麼粗笨活都找他。每天忙碌的操作,生活像牛馬一樣。姨父還從來不給工錢,覺得賞他一碗飯吃,已經是很厚的 恩惠了,常常打他欺侮他,武訓都加以忍受。因為過於忠厚,周圍人把他當傻子來諷刺譏笑,他也不予理會。


17歲時到李舉人家當長工。一天姐姐托人捎來一封信附了幾吊錢,李舉人欺武訓不識字,把信給他,把錢吞了。過後知道提出質問,李舉人不但矢 口否認,還把武訓痛駡了一頓。一次喂豬時,不小心把豬食灑在地上,也被打得遍體鱗傷。一年除夕,給主人貼春聯,因為不識字,把春聯上下貼倒了,主人認為大 不吉利,拳打腳踢,又吵又罵,不許他吃飯,罰他一夜不睡覺,在風雪嚴寒中在院子裡站了一個通宵。


武訓做長工三年,沒有支過工錢。因為母親生病,向主人討要工資。沒想到,李舉人拿出了一個假帳本,硬說早把工錢付清了。武訓不識字,氣得目瞪口呆,欲哭無淚,苦口爭辯,反被誣為有意訛詐,最後被打得頭破血流,推出門去。


被欺騙後,武訓在莊子上的小廟裡昏睡了三天。醒來後,細細思量,體悟到自己受盡欺辱,都因為不識字。而周圍象他這樣的窮人還有很多,如果不念書,永遠沒有出路。於是萌發了興辦義學的念頭。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一旦建立了目標,武訓便以一生的苦行和執著來實現。然而以赤貧之身辦義學,曠古未聞,難度可想而知。一個乞丐,不圖名,不為利,胸懷大志,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那年是1859年,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
他每天開開心心,念念有詞的唱歌,歌詞似詩非詩,似歌非歌,有聲有色,有內容,有韻腳,全都與興辦義學有關。無論別人問話還是嘲笑,他都以唱歌做答;無論勞作還是休息,他都愉快的歌唱。


扛活受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別看我討飯,早晚修個義學院。


他到處出賣自己的勞力,苦活累活搶著幹,過著牛馬式的生活,目的就是為攢錢辦學。牲口做的苦力活,武訓不以為苦,總是高興得一邊唱歌一邊欣然樂為。


鋤糞,鋤草,拉砘子來找,管黑不管了,不論錢多少。


給我錢,我砘田,修個義學不費難。


又當騾子又當牛,修個義學不犯愁。


一年後辛苦積存的一點錢,卻都被姐夫騙去了。他氣得吃不下飯,口吐白沫,幾天後心中釋然的說:只見好人蓋高樓,沒有惡霸行到頭。



為了籌錢,武訓還把長辮子剃掉,只在兩邊額角各留一撮桃形的短毛,裝扮成戲裡的小丑模樣,以獲得別人的施捨。賣頭髮的錢成了他興辦義學的第一筆資金。


周圍人看他不回家,也沒有固定職業,東西流浪,口口聲聲要辦義學,嘲笑他害了義學症,他無動於衷,唱歌做答:


義學症,沒火性,見了人,把禮敬,賞了錢,活了命,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


要飯時,遇到吝嗇不給東西的人,他唱著:


不給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飯。


當遭遇聲色俱厲的謾駡時,仍然溫和以對:


大爺大叔別生氣,你幾時不生氣,俺幾時就出去。


武訓把要來的錢都積攢起來,要來的乾糧,好的完整的賣掉,換成錢攢起來。自己只吃粗劣、發黴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邊吃邊唱:


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


吃的好,不算好,修個義學才算好。


武訓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著,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幹別人不肯幹,不屑幹,或不會幹的活。推磨都是牲口做的活,他常為人家幹。碾米要在大太陽下 工作,他汗流浹背的樂此不疲。每當農民麥忙的時候,他常去打短工替人割麥子。此外,還替人家大清早打掃茅房,出糞曬乾後做肥料。有時也幫人挑水澆園,挑糧 食,挑笨重東西等,按照路程遠近和重量計算報酬,收入可觀。有時遇到個別不給錢的他也不爭。


他有時還象個江湖雜耍藝人一樣到各處的廟會集市上耍把戲,以取賞錢。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以手代腳做蠍子爬,翻身跳打車輪,趴在地上給孩子做馬騎,還有錐刺身、刀破頭等節目,甚至吃毛蟲蛇蠍、吞石頭瓦礫等等。


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郵差,揀收破爛,紮棉花,紡線等。武訓就這樣到處流浪,工作,要飯,漂泊。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磨房,灶屋,或者是破廟裡。每天深夜他還在如豆的燈光下搓撚線繩,績麻纏線,邊績麻邊唱道:


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


二十九歲的時候,武訓用多年的積蓄,買了四十五畝便宜的低窪鹽鹼地並唱道:只要該我義學發,買地不怕買堿沙;堿也退,沙也刮,三年以後無堿沙。只要該我義學發,要地不怕要大坑;水也流,土也壅,三年以後平了坑。


三十八歲那年,山東遭遇大旱,餓死很多人。武訓用自己的錢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武訓的哥哥不務正業,常向他借錢,親戚朋友也紛紛要求周濟,武訓正色道: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


反而鄉里一對孤寡的婆媳兩人,靠要飯為生,武訓慷慨的贈給她們十畝地,還說:


這人好,這人好,給她十畝還嫌少。


這人孝,這人孝,給她十畝為養老。


經過多年的辛勞,武訓終於積少成多,存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他打聽到本縣有一位舉人楊樹芳,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值得信賴,想把錢存放在楊 家,於是跑到楊府求見。由於他是乞丐,主人拒而不見,他便在大門口一跪就是兩天,最後終於感動了楊舉人。武訓把乞討積錢、興義學之事原原本本敘述一遍,楊 舉人大為感歎,不但答應幫他存錢,並且表示要助他辦學。


光緒十二年(1886),武訓49歲,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決定創建義學。第二年,兩名開明地主仰慕武訓的為人,聯合捐出土地,做義學的基地。武訓開始到各地購買磚瓦木料,自己押送。每天早起晚睡,和工人們在一起,搬磚打水,事事親力親為。


光緒十四年 (1888),花錢4000餘吊,在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武訓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他的理想,在這三十年裡,他受盡苦 難,但始終堅定的一步步邁向目標。學校建成後,武訓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楊樹芳做學董,主持義塾,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當年招生50餘名,分蒙班和經班,不收學費。開學當天,準備了豐盛的筵席招待學董、老師和鄉紳,武訓自己卻在外面向來賓磕頭致謝,堅決不肯入席。宴會後吃些殘羹冷炙而心滿意足。


義塾成立後,武訓實現了心願,但依舊要飯為生,依舊住在破廟裡面,學生們集體跪求他住來義塾,他也不肯,說:我過的生活自己不覺的苦,只 要你們努力學習,我比什麼都快樂。一天大風,廟屋上的瓦刮下來,落到頭上,砸的頭破血流,他卻悠然自得的唱著:打破頭,出出火,修個義學全在我。


平時,武訓十分關心學生的讀書情況,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事的塾師,叩跪感謝;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 臉見父兄。一天清晨,學生都已到齊,塾師卻尚未起床。武訓悄悄地走進塾師的臥房,不聲不響的跪在床前不住地流淚。塾師醒來後,武訓說: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還有一位塾師請假回家,逾期不歸。武訓步行60華里趕到塾師家,孤身等候在門外一個通宵,塾師羞愧萬分,再不敢超過期限。師生們 感動于武訓的真摯誠懇,沒有一人再有一刻的疏忽怠慢,義塾的學風非常勤謹嚴肅。


山東巡撫張曜聽說武訓的義行,特別邀請他見面。他衣衫襤褸的步行到濟南府。會面時,一面和張巡撫侃侃而談,一面不斷的撚著線頭。他的率真純朴令巡撫大為感動,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這本是至高無 上的榮耀,但是在欽差面前,武訓卻不願意下跪謝恩,也不願意穿黃馬褂,說: 義學正,不用封,黃馬褂,沒有用。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
光緒十六年(1890),武訓資助了證和尚230吊錢,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


武訓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過著牛馬的生活,不曾在自己身上花過一文錢。晚年聲名遠播,各處男女老幼無不對他表示敬重歡迎。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一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東拉西扯的爭著請他到家裡吃飯,受到殷勤的招待。
五十五歲那年,武訓聚集了很多圖書,創設讀書會,專供沒有錢買書的人自由借閱。有時他還攜帶圖書到村鎮的集市廟會上巡迴展覽,供鄉親們閱讀。還大量翻印淺顯的學習文章和書籍,免費散發給農民。同一年,朝廷官員,學部侍郎裕德到山東視察,武訓在大街上攔轎募款。裕德捐給他兩百兩銀子。光緒二 十二年(1896),武訓用資3000吊於臨清禦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禦史巷義塾(今山東省示範化學校臨清武訓實驗小學)。


第三所義塾成立不久,武訓身染重病,卻不肯佔用房間,躺在義塾的屋簷下休養。半個月後,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訓在朗朗 讀書聲中含笑離世,終年59歲,遵遺囑葬于柳林崇賢義塾旁。發喪之日,沿路六十裡各村民眾自發設奠路祭,自動送殯者達萬人,沿途來觀者人山人海,師生們哭 聲震天,市民聞訊淚下,當時有人互相低聲的問:誰說武訓沒有兒子?” 

十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 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題詞,全國出現以武訓命名的學校多處。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創辦武訓師範。


然而,十幾年以後的文化大革命中,武訓的墳墓被掘開,屍骨被焚燒,武訓祠、武訓的漢白玉塑像、義學正匾額均被毀。




 


諸葛亮和他的《馬前課》

諸葛亮的《馬前課》共十四課。前十課是關於中國已經發生應驗的預言,從蜀漢開始,一直到中華民國的誕生,非常準確。十一課則預言了中共的興衰。

只要是華人,大概都知道「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代蜀漢劉備的軍師,劉備稱帝後成為蜀國的宰相。諸葛亮料事如神--他有超常預測能力,不僅懂得兵法,更重要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諸葛亮精通易理數術,懂得觀察天象以判斷時事。

相傳諸葛亮於軍中閒暇時寫了一個《馬前課》,是預測天下大事的書。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就是起一卦的意思。諸葛亮的《馬前課》比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其他預言書更容易破譯,因為它非常規則,每課預言一個歷史朝代,並按著歷史演進順序來描述。而其他預言講歷史大事,因為有的時候 一個朝代有很多大事,有的朝代大事要少一些,不規律,所以不容易和所預言的朝代對應起來。《馬前課》共十四課。前十課是已經發生應驗的預言,從蜀漢開始, 一直到中華民國的誕生,非常準確。下表就是前十課的破解:

《馬前課》前十課


第一課: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三國

這一課是諸葛亮對他自己的預言。諸葛亮早已知道漢朝氣數已盡,一切努力都是「無力回天」,但他還是要盡己之力輔佐蜀漢,不負劉備三顧之情。諸葛亮共 五次北伐曹魏,力圖恢復中原,再興大漢江山。結果在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病逝於陝西渭水南岸五丈原。就如他在〈出師表〉中寫的那樣,為了再興漢室耗盡心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逝世後,大奸臣宦官黃皓在後主劉禪身邊掌握大權,國事日亂,小人當道,可謂「陰居陽拂」。後主劉禪後來投降曹魏,蜀漢至此 終結。「八千女鬼」合起來就是一個「魏」字。

第二課: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晉朝

司馬家族在曹魏掌握大權,宰相司馬昭已成為實質上的統治者。公元265年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即下令讓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禪 讓。司馬炎建立晉朝,「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司馬炎。公元280年,晉朝軍隊攻陷建業(江蘇南京),把東吳最後一任皇帝孫皓活捉。司馬炎一統天下, 可謂「光燭中土」。因為司馬炎的晉朝實質上是篡奪曹魏而建立的,因此「稱名不正」。公元317年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宣布繼位稱帝,建都建 康(江蘇南京),史稱「東晉」。建康地處江東,故曰「江東有虎」。

第三課: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羊終馬始

五胡亂華

這一課是預言八王之亂和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代的。時間橫跨298年(公元291年到589年)。期間無論五胡十九國還是南北朝,各朝、各國國運都 很短,長的幾十年,短的才幾年(「二三其位」)。只有北魏國運稍長一點,也才只有148年。真是「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馬始」指天下大亂起於司馬家族的晉朝,「羊終」指大亂結束於楊堅建立的隋朝。

第四課:十八男兒 起於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唐朝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國運將終,決意起兵平定天下。「十八男兒」就是李字(十八合起來是木字,男兒就是子,木子合起來是李 字)。「起於太原」指李淵是太原留守,起兵平天下也是始於太原。李淵次子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當政時,社會秩序安定,夜不閉戶,天下大治,可謂「日月麗 天」,這段歷史被稱為「貞觀之治」。不過「日月麗天」也可理解為武則天當政。因為武則天造了一個新字「曌」作為自己的名。該字上半截是明字,即日月,下半 截是空字,即天,含義為日月當空。

第五課: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五代

這一課是預言大唐末年藩鎮割據演變來的五代大亂。公元907年,軍閥朱溫篡奪皇位,建立後梁,大唐王朝終於走下了歷史的舞台。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於 公元960年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之間約有五十年的時間,故曰「五十年中」。在這「五十年中」,共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5個短命王朝,故曰「五 代」。「五代」共有八個姓氏(家族)的人當上了皇帝,應了「其數有八」這句話。五代的皇帝幾乎全是昏君,所以國運都不長。特別是石敬瑭為稱帝向契丹國(遼 國)割讓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作為報酬,還稱契丹皇帝為「父」,自稱為「兒」,人稱「兒皇帝」;後漢的皇帝也要依靠契丹,稱「侄皇帝」。故曰「小人道長」。五 代大亂,兵連禍結,其結果自然是「生靈荼毒」。

第六課: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宋朝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黃袍加身,結束五代,創立大宋。大宋創立以來對前代各朝各國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殺戮,對平民百姓也能實行仁政。古人云「上天 有好生之德」,「水性至柔」,故而本課首句為「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但到了北宋末年時,對平民的賦稅日益加重,皇帝昏庸,早已不復宋朝初年太平景象。對內用剛,剛也同時暗喻「稅綱」。在軍事上,宋朝從創立以來 一直就力量薄弱,對外用柔。宋朝內外政策可用「剛中柔外」來形容。本課首句為「惟天生水」指宋朝,按五行學說土剋水,那麼土所生的金朝就是宋朝的剋星,故 曰「土乃生金」。

第七課:一元復始 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 爾西我東

元朝

「一元復始」暗指元朝的國號。蒙古人對漢人的統治是很嚴厲的。蒙古人把漢人列為三等和四等的國民(一等的國民是蒙古人,二等的國民是色目人即中亞 人)。故曰「以剛處中」,「中」暗指中原漢人。「五五相傳」是指元朝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到元順帝脫歡帖木兒為止,共有十位皇帝,五五相加即為十。蒙古人從 成吉思汗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有三千萬平方公里、空前巨大的蒙古帝國,由於太巨大了,只好分成各個汗國,由蒙古大汗總轄。元朝滅 亡,各個汗國也分崩離析,不久各自消亡。故曰「爾西我東」。

第八課: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

明朝

「日月麗天」是指明朝國號,日月合起來就是「明」字。「其色若赤」暗指明朝皇帝的姓氏為「朱」,「赤」就是紅色,「朱」也有紅色的意思。明朝從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6位皇帝,正好應了「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這句話。

第九課:水月有主 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 相敬若賓

清朝

「水月有主」就好像是一個字謎,謎底為「清」字,清朝的國號。「古月」合起來就是一個「胡」字,「胡」是古代對外邦民族的統稱。「古月為君」是指清 朝是外邦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也確是東北的滿族建立的。清朝入關以來共有十位皇帝,「十傳」就是指這十位皇帝,「絕統」指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年號是「宣 統」。1912年2月13日宣統正式頒布退位詔書,大清王朝正式落下了歷史的帷幕。新的國民政府宣布中華民國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故曰「相敬若 賓」。

第十課:豕後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來無咎 

中華民國

1912年2月13日清帝正式退位,大清王朝結束。「豕後牛前」就是指這件事:1911年是辛亥年,是豬年,「豕」即豬也,1913年是牛年,那 麼,1912年清帝退位之年就是「豕後牛前」之年。「千人一口」是個字謎,「千、人、口」三字合起來就是共和的「和」字。中華民國是共和國,推行民主制 度。「五二倒置」是形容共和國的國體和制度,在共和國裡一切權力是屬於人民的,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叫總統,總統是民選的,人民不滿意了還可以彈劾他,這一切 和君主制的國家是倒過來的。君主在過去被形容為「九五之尊」,故諸葛亮用「五二倒置」來描繪這一切。「朋來無咎」是指中華民國在統治大陸期間,因積貧積 弱,民國草創,故而在國際上受欺負,受到了日本等國的侵略。「朋」,外邦也。

《馬前課》前十課的內容在今天看來都已是歷史了,而且基本上是一朝一課,脈絡很分明。由已經破解的這前十課看來,諸葛亮預言的準確率達百分之百。那麼,有關於當代和未來的後四課,諸葛亮究竟留下了甚麼線索?以下就根據《預言中的今天》一書中的破解說明一二。

第十一課:四門乍辟 突如其來 晨雞一聲 其道大衰

這一課一般都認為是關於中共的興衰。「四門乍辟」用辟字暗指王朝,有專制之意,同時四門乍辟又形容城府瞬間全開,意指迅速入主中原的王朝。中共能得 天下,是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故曰「四門乍辟,突如其來」。而「晨雞一聲,其道大衰」,一般相信指西元2005年(雞年)過後,中共已經末路窮途,將要 大衰了。

第十二課:拯患救難 是唯聖人 陽復而治 晦極生明

很多中國預言都提到了未來會有聖人出現,而人類將經歷磨難後進入世界大同的承平盛世等等,並以此作為預言的結束。這和瑪雅預言中講到1912年到 2012年這段時間是本次太陽紀的最後一個週期,其間一切都將面臨淨化與更新,然後人類就將進入新紀元可謂不謀而合。後兩句說「陽復而治晦極生明」,有物 極必反之意。

第十三課: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 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

「賢不遺野,天下一家」是歷來人們稱頌的盛世景象。接下來「無名無德」是說人們都能發自內心地行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信賴,親如兄弟,而不 是為了自己的名利。過去道家也說「上德不德」,這和「無名無德」有異曲同工之妙。「光耀中華」是說這一能使天下一家、賢不遺野、新生事物來自中國東土,中 華文化也將因此興盛。

第十四課:占得此課 易數乃終 前古後今 其道無窮

這一課是講占卜的卦象到此,預言也就到此結束。故曰「占得此課,易數乃終」。與此相應的中國古代預言《推背圖》第六十象中的頌裡也說「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這都是同一個意思,是說一切都有定數、有安排。

前古後今永遠不變的「道」,是永遠不變的普世價值,故曰「前古後今,其道無窮」。

當然了,在歷史還沒有走過這一段之前,對預言的解釋一定是見仁見智的。讓我們靜觀歷史的發展,相信離預言真相大白的日子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