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與劉伯溫的人生智慧

中國的歷史故事有相當大的篇章來自戰爭。亂世之中英雄豪傑鬥智謀略的故事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而這些戰爭故事中,總少不了足智多謀的軍師和謀士。除了戰略和奇謀,從他們的故事中也可以窺見許多人生智慧。
  • 張良 圯橋三敬履

說起中國古代的謀士名人,漢代初期的張良可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足智多謀,在楚漢相爭中貢獻不少奇謀良策,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鴻門宴救劉邦」、「金城千里」、「重賞雍齒」等,協助劉邦建立漢朝、稱霸天下的事蹟令人稱道;他年輕時「黃石公圯橋三敬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句推崇軍師的形容詞,正是對張良的讚譽。

張良原本在韓為相,後來韓國被秦國所滅。為了復仇,張良傾盡家產找尋力士,策劃刺殺秦皇失敗後,從此開始逃亡生活,並伺機投靠明主,滅秦復仇。
某日,張良來到圯橋,看到一名老人(黃石公)站在橋邊。老人看見張良,便故意把鞋子踢到橋下,然後毫不客氣地說:「年輕人,去把我的鞋撿回來!」雖然對方相當無禮,張良仍然順從地走到橋下把鞋子撿回來;接著老人要求張良替自己穿上,等張良替他穿上之後,又將鞋子踢到橋下,要求張良替他撿鞋穿鞋。如此反覆了三次,張良也耐心完成老人的要求。最後這名老人滿意地說:「孺子可教也,你這年輕人相當不錯,是我要找的人,明天早上來這橋上等著,我有好東西要給你。」

第二天,天才剛亮,張良就趕到橋上,老人已等在那裡了。老人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不守時?明天再來吧!」隔日,三更剛過,張良摸黑來到橋上,發現老人又比自己早到。老人又叫張良隔天再來。第三天,張良乾脆不睡覺,一入夜就到橋頭等候,這次總算比老人早到,老人很高興,便贈予張良一部奇書。他反覆通讀,學到不少奇謀兵法,還懂得修煉成仙之道,在幫助劉邦達成滅秦立漢的歷史大業後,悄然退隱。

  • 劉伯溫 石壁中得奇書

明朝的開國功臣劉伯溫,在明代初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但精通兵法,懂得天文地理、人文歷史、治國道理與修道奇術,更能預言未來──著名的預言之作〈燒餅歌〉即是劉伯溫在明太祖吃燒餅時做出的預言。劉伯溫在民間也有相當神奇的傳說,其中以「卯金刀、持石敲」的故事最為著名。

傳說,年輕時的劉伯溫某日來到一崖壁下誦讀詩書,突然聽見一聲巨響,崖壁像門般地打開,裡頭傳來可怕的聲音。劉伯溫膽子大,加上好奇心的驅使,直往裡頭走去,在石洞深處看到一座空石室,石壁上刻著六個字「卯金刀、持石敲」。劉伯溫略想後明白,「卯金刀」即為劉字,也就是說自己,立刻拿起一大石敲擊石壁。此時,石壁開啟,露出一石匣,其中藏有四卷兵書。劉伯溫拿起兵書,離開石洞,走出洞外後石壁隨即閉合。

雖然得到兵書,內容卻艱澀難懂,任憑劉伯溫怎麼讀都無法理解其義。於是他遍訪名山古剎,到處尋找可以理解奇書之人。最後在一座高山上見到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老人對他說:「如果你能夠把這四卷書全背起來,我就教你。」

背四卷書本來就是一件難事,何況是看不懂的書呢?然而劉伯溫不服輸,靠著天生的才能和加倍的努力,居然在一夜之間背起所有的內容。老人便悉心傳授那四本奇書的所有知識,此後劉伯溫便能通曉天機與治世之道。

無論是張良與黃石公,或劉伯溫得奇書的故事,從現代眼光看來都十分玄妙,是天降大任於斯人的傳說故事。張良的大忍之心,與劉伯溫的盡心用事,不是人 人都能夠做到的,卻是我們都可以效法的。初入職場時,各種從未接觸過的事務和規矩,想像成忍耐撿鞋、難解奇書,如果能效法張良與劉伯溫不畏困難、勇敢行事 的態度,說不定也能衝破難關了!

圖:網路/ 文:看雜誌


按讚加入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

淮南王的故事未全部記載於史書

漢代的淮南王劉安是漢高帝的孫子,他的父親是厲王,叫劉長。劉長因為犯了罪,被流放到四川,在流放的路上死去。漢文帝聽說后很難過,就重新分割劉長的封地,全部給了劉長的大兒子劉安,所以劉安才被封為淮南王。

當時王子們都沉迷於遊玩狩獵和美酒女色,只有劉安堅守節操,並禮賢下士。劉安還特別愛研究儒家的學說,還精通算卦和修道的方術,招納了幾千名有才學的門客,都是天下的知名人士。劉安寫了論述佛門精義的《內書》二十二篇,還有解釋佛經《中觀論》的文章八篇。另外還有論述神仙修行和用黃金白銀煉丹的文章,以及論述道術的《鴻寶》和論卦術的《萬畢》,這些著作都論述了陰陽變化的道家學術,共有十幾萬字。

武帝見劉安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並且輩份是他的叔父,對他十分敬重。漢武帝有時下詔或給大臣寫回報的文章,都讓司馬相如等共同酌斟定稿,就派人召劉安上朝一起起草。

還有一次文帝讓劉安寫一篇解釋屈原《離騷》的論文,劉安早上接到皇命,一頓飯時間就寫成了並奏報給皇帝

皇帝常常在宴席上召見劉安,聽劉安議論朝政的得失,或聽劉安獻上新作的賦、頌等文章,常常早上進宮,和皇帝談到夜晚才出宮。劉安一直在搜集天下論述道學的書,收納懂得修道的方士,那怕方士們遠在千里文外,也要派人拿着十分恭敬的信和錢前去請來。

於是就有八位名人一起來見劉安,八位老人都鬢髮皆白了。他們來到劉安門前,門官先偷偷報告了劉安,劉安就讓門官故意用自己的意思刁難那八位老人說,“我們淮南王求的是上中下三種賢人。上等賢人要懂得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道術,中等賢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精通儒家學術的大學問家,下等賢人要十分英武、力能扛鼎、打虎擒豹的勇士。我看八位老先生年紀這樣大,好像沒有長生之術,也沒有多大的力氣,也不會對伏羲、神農、黃帝所著的《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堯、舜所著的《五典》;以及《八索》、《九丘》這些古代經典有什麼深刻的研究,也不會有什麼獨到的見解。上面說的三種才能你們都不具備,我可不敢向淮南王通報你們求見的事。”

八位老人笑着說,“我們聽說淮南王特別尊重賢德的人,像周公似的為了接待客人吃飯時三次吐出食物,洗浴時三次擰乾了頭髮,所以凡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都來投奔淮南王。古代的帝王諸侯都不拘一格選拔賢士,像戰國時的孟嘗君,連會學雞鳴狗叫的人都收留,這就象買來千里馬的骨頭才能召來千里駒一樣。燕昭王收留了沒有什麼才能的郭隗,於是比郭隗更有才能的人才會的不遠千里來投奔燕昭王。我們雖然年老才學很淺,不合乎淮南王的要求,但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投奔他,希望為他效力。我們想見一見淮南王,就算對他沒有什麼好處,也不會對他有任何不利,為什麼嫌我們老而不見我們呢?如果大王認為年輕的人才有學問懂得道術,老年人都是昏庸無能的糟老頭子,這可缺乏開掘頑石尋找美玉、潛入深潭尋找明珠的決心和誠意了。不是嫌我們老嗎?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些吧。”話音沒落,八個老人都變成了童子,只有十四五歲,頭髮漆黑,面容像桃花般紅潤。

門官大吃一驚,趕快跑進去向劉安報告。劉安聽說后,連鞋都忘了穿,光着腳出來迎接,把八公接到思仙台上。掛起了錦繡帳幕,擺好了象牙床座,燒上百和香,給八公們面前放上金玉的小桌,像弟子拜師那樣面朝北向八公磕頭說,“我劉安是個平凡庸碌的人,但從小就愛好修身養性的事。然而由於日常的繁瑣事務纏住身子,一直在這平凡的人世中沉淪,始終沒能從這些累贅中解脫出來,背上書箱到山林中去向得道的仙師們求教。然而我思念神靈的真心如饑似渴,希望有朝一日能洗掉身上的污齪,用修鍊的誠心去掉我的庸俗淺薄。可是我的一片真情得不到抒發,神靈像遠在天邊的金光使我無法接近。萬萬沒想到今天我能得到這樣大的幸運,能親眼看見道君降臨到我的寒舍,這是我劉安命中該得到神靈的教導,使我又喜又驚連大氣都不敢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願各位道君可憐我這個凡俗的人,把修鍊的要點傳授給我,使我這個像螟蛉一樣的小蟲能夠像大雁天鵝般高飛入雲。”

八個童子聽了劉安這番話就又變成老人,對劉安說,“我們的道術也很淺薄,但畢竟比你先走了一步。聽說你喜歡結交有識之士,特地來跟隨你,也不知你究竟有什麼願望和要求。我們八個人中,第一個能呼風喚雨噴雲吐霧,在地上劃一下就產生江河,把土聚起來就可堆成高山。第二個人能讓高山崩塌,讓泉水變成平地,馴服虎豹,召來蛟龍,驅使鬼神為自己效力。第三個人能分身變化相貌,坐在那裡頓時消失,使千軍萬馬立刻隱去不見,把白天變成黑夜。第四個人能騰雲駕霧,飛越江河湖海,隨意遨遊在天地任何地方,呼吸之間便能到千里之外。第五個能入火不怕燒,入水不能濕,任何兵器不能傷害,冬天不怕凍,夏天日晒不出汗。第六個能千變萬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能造出禽獸草木或任何東西,能讓山搬家,讓河不流,讓宮殿屋隨意挪動。第七個能把泥土熬成金子,把鉛水凝鍊成銀子,用水把雲母硝石等八種石料煉成仙丹,能讓飛起的水花變成珍珠,能騎着龍駕着雲在九重天上浮遊。你想學什麼,我們就教給你什麼。”

劉安就日夜向八公叩拜,用酒肉款待他們,並試驗他們每個人的本領,結果他們都各施法術,千變萬化,沒有一個不靈的。後來八公授給劉安《玉丹經》三十六卷,劉安按着經書上說的方法把仙丹煉成了,但沒有來得及服用就出了事。

那時太子劉遷愛好舞劍,自認為劍法比誰都高明。

有一次,他讓當時任郎中的雷被和他一起舞劍,雷被一失手,誤傷了劉遷,劉遷翻臉大努,雷被也很害怕,怕劉遷殺他,就要求帶兵討伐匈奴來贖罪。劉安聽說后不同意,要懲治雷被。雷被十分害怕,就上書給皇帝說,“漢朝的法律規定,如果諸侯中有人貪圖享樂不去討伐匈奴的,該判死罪,劉安應該處死。”

漢武帝向來器重劉安,沒有追究處刑,只是把劉安的封地削去了兩個縣。

劉安更加懷恨雷被,雷被怕劉安殺他,總是提心弔膽。雷被和伍被是好朋友,伍被也是因為干過壞事得罪了劉安,劉安忍着沒有發作,雷被和伍被怕被劉安殺掉,就一起向皇帝誣告,說劉安要造反。

皇帝就派了管王室親族事務的宗正官帶着公文去查辦。

這時八公就對劉安說:“你可以離開塵世了,這是上天讓你脫離世俗的機會。你如果沒有這件被誣告謀反的事,一天天混下去,是很難脫離凡俗的。”八公讓劉安登上高山向神靈祭告,並把金子埋在地里,然後劉安就白日升天成仙了。

八公和劉安登山時踩過的石頭上都留下了很深的腳印,到現在人馬的足跡還留在山上。

八公對劉安說,“凡是作官的人被人誣告,那誣告者應該被處死,所以伍被、雷被也應該死了。”

宗正官來查劉安被告謀反的案子,發現劉安不見了,一打聽,才知道劉安成仙了。

皇帝聽說后心裡很不好受,就暗中轉告朝中管刑獄的廷尉張湯,讓他以策劃陰謀的罪名參奏伍被,於是就殺了伍被和雷被,並滅了他們家九族,正應了八公對劉安的預言。

漢代史書中對於劉安成仙得道的事故意隱瞞沒有記載,怕以後當皇帝的都不理朝政,去熱心於學習劉安以便成仙,只記載着劉安因為被誣告謀反而自殺,而不是成了仙。

按照左吳的記載,說劉安成仙要離去時,打算殺掉雷被、伍被,八公勸告說,“不能這做。成仙的人連一隻小蟲都不害,何況是人呢。”劉安就沒殺雷被與伍被。

劉安又問八公,“能不能把我的親朋好友都帶到仙界去一趟再讓他們回來呢?”

八公說,“可以倒是可以,但不能超過五個人。”於是劉安就帶着他的好友左吳、王眷、傅生等五個人到了仙界的玄洲,去了以後又打發他們回來了。

後來左吳的文章中記述說,劉安還沒到仙境時就遇見了幾位神仙,但由於劉安從小就是王子,養尊處優,對遇見的幾位神仙不願意恭恭敬敬的行禮,言談舉止都不太尊重那幾位神仙,說話聲音很大,有時不注意還自稱“寡人”。結果仙伯中地位較高的就把這事奏報給天帝,說劉安對仙官大不敬,應該把他趕回人間。多虧了八公在天帝面前為劉安解釋開脫,才免了劉安大不敬的罪,但仍罰他看管天都城中的廁所三年。三年期滿后,只允許劉安當一般的仙人,不得在仙界擔任官職,只讓他長生不死而已。

後來漢武帝聽說左吳等五人隨劉安去了仙界又被送了回來,就召見左吳等人,親自問他們詳細情況,左吳把詳情說了,武帝非常懊喪悔恨,並說,“我要是像淮南王劉安那樣能遇到神仙,我就會把皇室和天下看成一隻鞋,脫掉也毫不可惜,然後毅然隨神仙而去。”

從此漢武帝就招賢納士,希望也能招來八公那樣的仙人,但始終沒有仙人光臨,反爾被公孫卿、欒大這一類冒充得道的江湖術士欺騙。然而仍不甘心,一直想找到真仙人,因為劉安成仙使他相信真有神仙。

傳說劉安和八公升天時,剩下的仙藥放在院里讓雞狗吃后也都升了天,所以天上也有雞叫狗咬的聲音。

圖:網路/ 文:看中國網

按讚加入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

僧一行為何被唐玄宗稱為聖人?

僧人一行俗姓張。鉅鹿人,本名遂。唐玄宗召見后,問他道:“你有什麼特長?”答道:“只是善於記憶看過的東西。”玄宗便詔令掖庭取出宮內人員的名冊給他看。看完一頁后,合上簿冊,記憶複述十分熟練,就象平日就熟識一樣。就這樣讀了幾頁之後,玄宗不禁走下御座,向他施禮,稱他是聖人。
在這之前,一行就已信奉佛教,在嵩山跟隨普寂師父修習。師父曾經在寺院內準備下食品,與各位僧人聚會。周圍幾百里內的僧人,都如期而至,聚集了有一千多人。
當時有個叫盧鴻的,道業高超學識淵博,隱居在嵩山。普寂便請他寫篇文章,詠贊這次盛會。到了這一天,盧鴻拿着這篇文章來到寺院,普寂師父接過來后,放到案子上。鐘聲敲響了香也點燃了,盧鴻請求普寂道:“我寫的這篇文章長達數千言,況且用字生僻而語句怪奇。何不在群僧之中挑選一名聰明穎悟的,我要親自向他傳授一遍。”
普寂便讓人召喚一行。一行走過來,伸開紙微笑着,只看了一遍,又把文章放到了案子上。盧鴻看不起他這種輕率態度,暗暗責怪他。不一會兒,群僧集會於佛堂,一行撩起衣襟走了進來,神情自若地背誦着這篇文章。聲調抑揚頓挫,一個字也沒有遺忘。盧鴻驚愕了很久,對普寂說:“他不是你所能教導的人,應當讓他隨意到各地遊學。”
一行為了寫出《大衍曆》,從此到處訪問老師和搜求資料,走了幾千里路。他常來到天台國清寺,見有一個院落,長着古松數十棵,門前有流水。一行站在門內屏風牆外,聽到院內正有個僧人在運算,運算聲簌簌作響。僧人對他徒弟說:“今天應當有個弟子向我學習算法。他已該到門口了,怎麼沒人領進來呢?”說完,便去掉了一個算碼。又對徒弟說:“門前的流水,算起來該往西流了,這位弟子應當到了。”一行接着他的話就走了進來,跪拜叩頭向他請教算法。此僧便將算術全部教授給了他。門前的流水原來是往東流的,突然改為往西流了。
邢和璞曾經對尹愔說:“一行真是一位聖人嗎?漢朝洛陽人閎製作的曆書說:‘往後八百年,理當少一天,這要有位聖人來確定。’到今年,八百年的期限已經完了,而一行製作的《大衍曆》,正好推算出差一天。可見洛人閎的話是可信的啊!”
一行還曾去道士尹崇那裡借過揚雄的《太弦經》,幾天之後,又去尹崇那裡還這本書,尹崇說:“此書含義太深遠,我研究了多年,尚不能通曉。你應嘗試作進一步的研究,怎麼這麼快就還回來了呢?”一行說:“弄明白其中的意義就行了。”他便拿出自己撰寫的《大衍玄圖》與《義訣》一捲來給尹崇看,尹崇大為嘆服。他對別人說:“這個年輕人簡直就是‘復聖’顏回呀!”
一行年幼時,家境貧寒,鄰居中有個王姥姥,前後共接濟他家約幾十萬個錢,一行常常想着報答她。到了開元年間,一行受到玄宗的寵遇,他要求什麼,皇帝沒有不滿足他的。沒過多久,趕上王姥姥的兒子犯了殺人罪,關在獄中尚未判刑。王姥姥找到一行求他救兒子,一行說:“姥姥若跟我要錢,我會以十倍的錢送給您。皇上執法嚴明,難以向他求情。您看怎麼辦?”王姥姥用手指點着池的腦門子大罵道:“認識你這個和尚有什麼用!?”一行向她謝罪后,再也不管了。
一行在心裡盤算,渾元寺里的工人有幾百名,於是叫他們空出一間房子,把一隻大缸搬到中間,又暗中挑選了兩名常住在這裡的僕人,每人送給一個布口袋,叮囑道:“某某角落有個荒廢的園子,你們到裡面藏起來等着,從中午到黃昏,會有東西進去,數量是七個,你們要全部抓住。漏掉一個就打你們棍子。”兩人照他說的去了。到了五點以後,果然有一群豬進了園子,兩人全都抓回來了。一行十分高興,讓他們把豬放在缸里,扣上木蓋,用六一散合泥封好,又用紅筆題上幾十個梵文字。門徒們不知他要幹什麼。
早晨,中使叩門急忙宣召。來到便殿後,玄宗迎着他問道:“太史奏稱,昨夜北斗星沒有出現。這是什麼徵兆?法師有辦法消除災禍嗎?“一行說:“後魏時失沒過火星。如今帝車(北斗星)不見了,這是自古以來所沒有的現象,上天要大大地惇告陛下呀!如果天下的男男女女不能得其所,就會發生早霜與大旱。只有以盛德來感化,才能使災禍退讓。最有力的感化,大概是埋葬已經枯死的屍體而放出正被拘囚的人犯吧。佛門以為怒心會毀壞一切好事,慈心能降服一切邪魔。若依我的意見,不如大赦天下。”玄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又一天晚上,太史奏稟有一顆北斗星出現了。一連經過七天,七顆北斗星便全部恢復了。
到了開元末年,裴寬為河南府尹、他篤信佛教,以師父之禮對待普寂禪師,白天晚上都去拜訪他。有一天,裴寬又到了普寂處,普寂說:“我正有件小事,無暇與你漫談,暫請在此休息一下。”
裴寬悄悄地來到一間空房子,見普寂清洗完正面殿堂,點上香,端坐在那裡。沒坐多久,突然聽到敲門聲,連聲說道“天師一行和尚到了”。一行走了進來,到普寂跟前行禮,行完禮之後,貼近普寂的耳朵悄悄說話,樣子極其恭敬。普寂只是接受,毫無不同意的表示。密語完了又行禮,行禮完了又密語,如此反覆多次,普寂只說“是、是”。沒有不應允的。一行說完后,走下台階,進了南屋,自己把門關好。普寂便徐徐吩咐弟子道:“放鍾!一行和尚滅度(死)了!”身邊的人急忙跑過去查看,果然象普寂法師說的一樣。一行死後,裴寬披麻帶孝,徒步送葬出城。
圖:網路/ 文:看中國網
按讚加入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


清朝八旗的傳說故事,你聽過嗎?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其實它有着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過去有“從龍人關”之說,其實從龍人關說的是八條小龍。開始,這八條小龍並不團結,相互之間經常發生你爭我斗,逞強好勝。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們的事後,就召見天使說:“地上有人向我告狀,日頭和月亮總是在一起,這樣天天都是白天,半陰半陽的,人們感到很不舒服,總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莊稼也長不好了。”人們很着急,都要求把他們分開。你傳我的諭旨,命令八條小龍來完成。
這八條小龍知道命令后,都想立頭功,個個爭先恐後,這個來,那個去,搬月亮,挪日頭,不管費多大的勁兒,怎麼也弄不動,大家急得抓耳撓腮,一點好辦法也想不出來了。
正在無計可施時,龍王威風凜凜地來到他們面前,責問:“這麼長的時間,你們為什麼沒有完成玉帝交給的任務?”
小龍紛紛搶着說:“日頭、月亮太沉了,我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頭後頭跑,總是追不上,有時追上也是跑不動,有時跑到頭裡也是攔不住,還是被它們撞到一邊去了。”
龍王問:“你們是怎麼去的?”
小龍們回答說:“我們是一個接一個去的。”
龍王聽后,大發雷霆,當即罵道:”你們這幫笨蛋,都趕不上下界凡人,他們還知道,人心齊泰山移呢!如果你們團結起來,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們各拿一隻箭,用力一掰就斷了。如果把這8隻箭綁在一起,還能掰斷嗎?過去你們不能取勝,就是單個力量太弱的緣故。”
小龍們一聽,恍然大悟,當即表示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結合在一起,正像中文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畫,實際上就是八條小龍組合而成。金字塔兩條龍頭合在一起,變成了金字頭上的尖,他們齊心協力,像個楔子,在日頭和月亮之間一拱,就真的把日頭和月亮給拱開了。日頭和月亮分開后,由於日頭跑得快,很就跑到前頭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後邊。
這八條小龍完成了任務,也累得筋疲力盡,紛紛朝地上掉下去,此時,颳起一陣大風。說來也巧,不知道從哪刮來八塊顏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正巧每條龍落在一塊布上,它們不僅落在布上還長在了布上。
後來,后金國將這八塊帶有龍圖案的布當成了旗標,由於八條龍和八塊布的顏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龍落在黃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黃旗;藍色的小龍落在白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白旗;黃色的小龍落在紅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紅旗;樹皮色的小龍落在藍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藍旗。一條小龍,雖然落在黃布上,由於黃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黃旗;一條小龍,雖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白旗;一條小龍落到了紅布上,由於紅布外邊鑲了一條白邊,所以就叫鑲紅旗;另外一條小龍落在藍布上,也是由於外邊鑲了一條紅邊,所以叫鑲藍旗。這些旗上都有一條小龍,也都有與明字搏鬥的場面,還有雲彩、火焰等。

 圖:網路/ 文:看中國網

按讚加入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

袁安卧雪

袁安是東漢汝陽人。他父親去世了,母親讓他去尋找一塊墓地,袁安走在路上遇到三位書生,問書生,書生指着一塊地說:「葬在這裡,後代會出三公。」袁安就把父親葬在那裡。

有一年冬天汝陽大雪下了很長時間,竟然達到一丈深。洛陽令來巡視災情,見家家戶戶都掃雪出門謀生。到了袁安家門,大雪把垸子封的死死的,大家認為袁安已經 死了,掃開道路入戶觀看,見袁安僵卧在床上,快要餓死了。洛陽令問他為甚麼不出去求生,袁安說:「雪下了這麼長時間,大家都又冷又餓,我怎麼能去打擾他人 呢?」洛陽令讚歎他的品德,推舉他為孝廉。

後來袁安出任河南尹,由於政績出眾,最後當了司空,真的成了三公,其後世幾代都是望族。

在生死面前,還能先想到他人,這樣的人(無私無我,先他後我)不當三公又能是誰呢?

圖:網路/ 文:正見網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

〖夢與真實〗黃庭堅奇夢識前緣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自號山谷。他出自蘇東坡門下,詩與東坡齊名,當時人稱他們為「蘇黃」。他是「江西詩派」的宗主,影響極大。而黃庭堅的詞,在歷代則褒貶不一,因人而異,看法落差很大。因為他留存到現在的近兩百首詞中,品類很雜,高下懸殊。黃山谷的詩書畫號稱「三絕」,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進士后,就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那時他才二十六歲。有一天午睡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衙府大門,來到了一戶人家前。門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張供桌前,桌上擺着一碗芹菜面。而婆婆手上拿着香,一邊呼喊着:「某某人!回來吃面了。」山谷不自覺的端起面來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等到午睡醒來后,夢中之事,歷歷在目,而口中還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讓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第二天午睡時,夢中他又來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還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驚醒,飛快的爬起來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夢中所記憶的路走去,最後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敲門后一看,出來應門的正是昨天夢中所見的婆婆。
山谷便問她昨日吃面之事。婆婆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這天,我都會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來吃。」山谷問她女兒去世多久了,婆婆說:「已經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歲,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詫異之餘,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婆婆說,她女兒在世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順,後來在她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前還告訴她,一定會回來看她的。婆婆並指着屋中一個大木櫃說,她女兒生平所看的書,全都鎖在裡面,只是不知道鑰匙放到哪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以前放鑰匙的地方,並且找出鑰匙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他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今生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中,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親啊!於是將婆婆接回衙府中,奉養余年,後來他自己也走上了吃素習禪的路。
清代的文學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後,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意思是說,一個大文學家的產生,不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啊!而傳誦千古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經過累生累世的反覆醞釀而成就的!
前世今生,牽牽絆絆,看似玄奇,未必子虛。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也許其中就包含着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緣呢!



圖:網路/ 文:正見網

按讚加入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