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智勇雙全、忠心報國的英雄好漢。他們的結局卻都是悲劇,最終走向了失敗的窮途末路。細究其原因,精通歷史的人都不難發現,英雄走向末路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手太強大,而是起因於小人的見死不救或昏君奸臣的出賣。如果英雄們周圍的人當時敢於捨身相救,見義勇為,他們本來都有起死回生的機會。然而,歷史不以成敗論英雄,即使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其浩然正氣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青史中名留千古。
- 三國關羽
三國時代的關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千古英雄人物,他不僅義薄雲天,而且智勇雙全,武藝超群。關公臨陣無數,鮮有敗仗。雖然由於他的疏忽大意,讓呂蒙暗襲了荊州,如果劉封和孟達接到廖化的求救時出兵接應,關羽很有可能衝出麥城,東山再起。然而,孟達為保存實力,不願意冒險,他說:「東吳兵精將勇,且荊州九郡,俱已屬彼,止有麥城,乃彈丸之地;又聞曹操親督大軍四五十萬,屯於摩陂:量我等山城之眾,安能敵得兩家之強兵?」遂觀望不動,致使關公最後的一線生機斷絕。關羽在絕境中力戰,至死不肯投降東吳,保持了千古英雄應有的氣節。
- 唐朝張巡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在以真源(今安徽亳州西)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安史叛軍。至德二年(西元757年),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他 以區區兩縣幾千兵力,苦守雍丘、睢陽二個孤城近二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根據史書記載,他守城共經歷大小四百餘戰,斬叛將三百餘人,累計殲敵人十餘萬。睢陽被圍後,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等皆擁兵觀望,不來相救。當時賀蘭進明屯兵在臨淮、許叔冀在譙郡、尚衡在彭城,三人皆對睢陽戰況作壁上觀,不施援手。張巡見城中狀況日益危機,命南霽雲率三十騎兵突圍而出。南霽雲先到較近的譙郡許叔冀求援,許叔冀居然送南霽雲幾千匹布,而拒絕出兵。南霽雲又到臨淮找節度使賀蘭進明,賀蘭進明竟說:「今日睢陽不知存亡,兵去何益!」最後致使睢陽城破,一代英雄張巡和南霽雲被俘後仍堅守節操,被叛軍殺害。
- 北宋楊業
喜歡京戲的朋友們都知道宋朝英雄、楊家將第一代人物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結局。他被迫孤軍深入,臨出發時,指著陳家峽穀,老淚縱橫地說:「務請諸君在此
設下埋伏,作為後援,等我轉戰至此之時,即夾擊相救,否則我們只有全軍覆沒矣。」可是等他轉戰至此時,潘美等諸將竟然不見一人,不禁大慟,再奮起殺敵,身受十數重傷,最後中箭墜馬,被契丹俘虜。其子楊延玉和淄州刺史王貴,血戰而死,孤軍無一生還。楊業被俘之後歎曰:「皇帝待我很厚,希望我討賊捍邊,今被奸臣所賣,有何面目求活乎?」絕食三日而死。他的壯烈事蹟,千古之下讀之,仍讓人熱淚盈眶。
- 南宋岳飛
千古民族英雄岳飛的忠勇和他的戰功不用多說,他的神勇讓無比強悍的百萬金兵也無計可施,無機可乘。然而,最後他竟被奸臣昏君認為叛變有據,逮捕下獄,冤死在風波亭。他的兒子岳雲也被斬草除根,他的愛將張憲則被百般苦刑拷打,最後斬首抄家。滿朝文武,除了韓世忠說了一句牢騷話之外,竟然全部失語。所以岳飛之死,不僅是千古奇冤,也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令後世動容的是,岳飛蒙冤卻沒有反抗。成就了千古忠臣的美名。
- 明朝于謙
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忠心保國,入朝後因為他廉潔自律,絕不行賄受賄,貪官們對他很忌恨。後被掌權太監王振所陷害,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因為徐有貞提出遷
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石亨本來因為違反了軍法被削職,是于謙請求皇帝寬恕了他,讓他領兵。那些小人後來竟然合謀控告于謙「意欲謀反」,致使于謙被殺,家產被沒收,家族被充軍。他被抄家之時,家裡竟無餘財,只有皇帝賞給他的一些衣劍而已。成化初年,于謙得到徹底平反時,誥文中說:
「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于謙的高風亮節光照千秋,他「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精神永為後人所緬懷。
- 明朝袁崇煥
明朝末年的袁崇煥是護國的棟梁,一身繫明王朝的安危,在遼東威震邊關。他屢次擊敗清軍的進攻,六獲寧遠大捷,使努爾哈赤受傷致死,在寧錦大敗皇太極。崇禎二年(西元1629年),清軍繞道入長城進圍北京時,時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的袁崇煥,星夜馳兵回援,並於廣渠門外大挫清軍,解除了北京的險境。
其後,皇太極施以反間計。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後,將袁崇煥投入獄中。第二年的八月,以「謀叛欺君」的罪名,處以磔刑,被肢裂於「西市」。英雄末路,不是死於敵手清兵,而是死於昏君奸臣。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乾隆皇帝下詔為袁崇煥平反,《清高宗實錄》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 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百年沈冤得以昭雪,可見天網恢恢,清者自清,英雄得到了公正的評價。
歷史不斷地重演。時至今日,還時常看到許多見義勇為的人反而被奸人陷害。然而,善惡必報是天理,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管奸人如何狡猾,終難逃脫歷史的懲罰。真正的英雄則不論是順風還是逆境,都能始終如一,堅守心靈深處的高貴,他們高尚的精神節操將萬古流芳。
圖:網路/ 文: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