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所付甚少,所求何多?

威王八年,楚國大舉進犯齊國。齊王派淳于髡去趙國請救兵,攜帶黃金一百斤,車馬十輛,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


淳於髡仰天大笑。齊王問道:你嫌東西少了嗎?”淳予髡忍住笑回答:哪敢嫌少!
齊王追問:那你的笑是什麼意思?

淳于髡回答道:今天我來上朝的時候,經過田野,看見有一個農夫,跪在路旁祭田神,他舉著一隻小豬腳爪,端著一鐘水酒,祝願說:土地爺啊,求你保佑,讓我五穀滿倉,豬牛滿圈,金銀滿箱,兒孫滿堂!我見他手裡拿的這麼微薄,嘴裡提出的要求卻那麼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齊威王聽了很慚愧,便增加了黃金一千鎰,白玉十對,車馬百輛。


淳于髡帶著這些東西來到趙國。趙國立即撥給精兵十萬,戰車千輛。楚國得到消息,連忙星夜撤兵回國。齊國於是免遭一大兵災禍。


【附言】


一個人的願望,必須同自己的主觀努力相適應;計畫,必須同現有的條件相配合。企圖不花氣力或少花氣力,就會看到某種崇高理想或宏偉藍圖,在某一天早上突然實現。這只能是所持者狹所欲者奢的一種空想。


有多少耕耘,便有多少收穫,付出與收穫,應該是均衡的。以付少而取多,實為不仁、不誠、不公、不正。古人雲:天不容偽,神不藏奸。還是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不可總是想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