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以美女為詩,不是稱頌貞潔的氣節,就是讚揚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貌,亦或是其作為紅顏禍水的危害。可是王維的《西施詠》卻是另闢蹊徑,寫盡人間的冷暖,世態的炎涼,把自己的人生領悟蘊含其中。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在歷史傳說中,西施的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未有定論。西施留給後世的只是其由貧賤到富貴的經歷,人生的輝煌時期,所以本詩描述的就是西施的人生由低谷向高潮發展的故事。因為姿色艷麗,不會長久的處於低賤的地位,早上還是普通的越溪女,晚上就做了吳王宮裡的王妃。貧賤的時候與眾人無異,富貴了才驚悟她的天生麗質。當幸運之神眷顧的時候,自然是如魚得水,萬事如意,有人伺候傅粉,有人伺候穿衣,無論是君王的恩寵和憐愛,都不會惹來是非。只是當初一起浣紗的伙伴,不能與其同車來去。命運的眷顧不在於西施的捧心皺眉,所以奉勸那效顰的鄰家東施,不要妄想以“皺眉”來取寵。
王維精通佛學,是位佛教信徒,虔誠的居士。自然的他的詩中會流露出對佛法的理解和領悟。詩中雖然寫的是西施由賤而貴人生巨大轉折的故事,可是在行文上每聯的押韻音用的都是平音,所以讀起來頗為平淡,沒有對世態炎涼的慨嘆不公,沒有吳越之爭的慷慨激昂。這恐怕就是王維作為修煉者的心態吧,無論是人生還是國家的變化,都應該以平靜的心去面對,因為世間的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正所謂“人生如幻,世事無常”。
全詩的最後兩句,引用了《莊子》中東施效顰的典故,指出“彼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東施只知道捧心皺眉看起來美麗,卻不知道捧心皺眉之所以美的原因。道家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維藉此典故找到了佛道兩家相通之處。即在修煉人的眼裡,世間的發生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天意。吳王貪酒好色,行為殘暴,得到絕色美女西施,更是變本加厲,才導致亡國滅種,這也是天意的安排,西施只不過是天意安排中的一份子。所以她雖然病中模樣,也可以得到君王憐愛,其“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的命運已在安排之中了。人生有高潮就會有低谷,無論是高潮時的“君寵,君憐,眾人圍繞”,還是低谷時的越溪浣紗貧女,人是難以預料自己的人生的,只能順其自然,順天意而行。
可是在現實社會中,卻很少人會明白天意。當我們得到了名利地位,金錢財富,都認為是自己的能力本事帶來的,從而更加現實,卻沒有想到這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在傳統文化中講,這些都是神的安排,所以人應該敬神,信神。無論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該保持謙卑的心,不可妄自尊大,妄自菲薄,任何對神的不敬都會使原本很好的命運變成厄運,相反,堅持對神的虔誠信仰,行善積德都可以使不好的命運發生轉機,得到好的結果。
歷史上美女誤國害民的故事很多,可是西施卻沒有什麼罵名,這固然與吳王的殘暴有關,但西施在其中能夠順應天意,不造惡業也是難能可貴的。美女如妲己者,草菅人命,殘害生靈,罵名千古,稱讚其美,也是形容“狐媚”之美,心則如蛇蠍。形容西施的美卻是世人無可替代的“沉魚”之美。在人生的頂峰時期卻能夠不做惡,這也許就是西施美名流傳千古的原因吧。這也給那些人生得意之人一些啟示:要想留下好名聲,到底應該怎麼做?
圖:網路 / 文: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