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玉笛暗飛聲




笛,在古人心中並非凡品。

東漢.應劭《風俗通》言:「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笛的原義是「滌」,它是一個可以滌除邪氛,發揚正聲的樂器。

在唐朝以前,所有的竹管樂器都稱為笛。直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經由絲路之旅引進了西域的音樂文化,丘仲又吸收胡樂的橫吹優點,製作出新笛,「橫笛豎簫」才逐漸有了區別。

唐朝以後,將笛定名為「橫吹」,「橫笛」。豎吹的竹管則稱為「洞簫」或「簫」。

竹子有彎而不折,折而不斷的特質,正如做人宜柔中有剛;竹子空心,又代表了謙虛,竹節,則被視為氣節的象徵;竹製的樂器實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唐朝詩人趙嘏名作〈聞笛〉:「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笛聲結實明亮,高昂酣暢時可直通天際,「響遏行雲橫碧落」,委婉細膩時又如細涓流雲;笛還能仿飛禽走獸之音,活靈活現,似把天上人間,盡收於十指之中。

在大詩人李白提及音樂的詩篇中,絕大多數都是寫笛子的,有時是詠笛抒懷,有時是聞笛生情。「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樓傳出的悠揚笛聲,似乎也成了詩詞中最美的藝術景象之一。

文:參考 http://big5.zhengjian.org/node/110150
圖:網路素材

-------------------------------------------------
喜歡美麗的詩畫與音樂嗎?快來 弦歌雅樂 遊賞~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