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處機的養生思想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字通密,自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十九歲在寧海崑崙山(今山東牟平東南)出家,拜王重陽為師。金世宗大定十四年 (公元1174)入潘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攜一蓑,人稱「蓑衣先生」。然後赴隴州龍門山隱居修道,為龍門派創始人。元太祖十四年(公元1229年)遺使召 之,翌年應詔與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十八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助問治之方,答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太祖深契其 言,賜號「神仙」,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其弟子李志常撰有《長春真人西遊記》,對此記載甚詳。死後,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褒贈「五祖 七真」徽號,賜號「長春演道主教真人」,世稱「長春真人」。遺骸葬北京白雲觀處順堂。著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邱處機的養生思想溪集》、《玄風慶會錄》、《嗚道集》等。   

邱處機的養生思想,不僅只講內丹之道,而且兼重日常生活的保健防病,語及老弱,言涉流俗,結合中醫,並論飲食,擺脫了開口金丹,閉口大道的道教常談,適於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  

他在《攝生消息論》中除結合中醫《內經.四氣調神篇》的論述之外,還結合人的生活特點提出︰「當春之時,······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冬時,擁護熏衣,炙炊成疾,至春發洩。體熱頭氏,壅隔疫嗽……惟用消風、和氣、涼膈、化痰之劑,或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調停以治,自然通暢」。並指出「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抑鬱。飲酒不可過多,……老人切不可以饑腹多食,以一時之口,致生不測……不可頓去棉衣。」

他在《夏季攝生消息》中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飽腹受寒,必起霍亂。」他還尤其重視老年人的保健養生,如「老人尤當慎護。平居簷下,過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  

他對中風偏癱的起因和預防有所認識,他說︰「於肥膩當戒。不得於星月下露臥,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理,其患最深。……手足不仁,語言蹇澀,四肢癱瘓。」他又提出,為什麼有的人同樣遭遇,卻不病呢?於是解釋說︰「逢年歲之壯,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即幸而免,至後還發﹔若年邁體衰,值月之空,失時之和,無不中者。」實際上多食肥膩,脂肪攝入增高,如遇脂肪代謝障礙,加上汗身當風,年力衰邁,即是中風的媒介。  

在秋季和冬季的「攝生消息」中提出秋間「不宜吐並發汗」,「不宜吃乾飯炙煙,並自死牛肉,生繪雞豬,濁酒陳臭。鹹醋粘滑難消之物。」冬季宜「去寒就溫」,「宜服酒浸藥,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  

邱處機還指出︰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5時)後飯。言語不多,卻是養生的要旨。 

他還提到,「治肝病,用噓為瀉,吸為補。」「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出心之邪氣也。」「肺有疾,用泗以抽之。」「腎有疾,當吹以瀉之,吸以補之。」後成形成以六字導六氣的六字訣。


圖:網路/ 文: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