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是明月的詩,談中秋必然談到詠月,我國古代詠月詩蔚為大觀、源遠流長,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組成部份。明月高爽明淨,夜空遼闊澄澈,最能與詩人淳樸的氣質、高潔的品性、寬廣的胸襟產生共鳴。
詠月詩所蘊涵的意境和所顯現的人與自然的交流,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宇宙觀和審美觀,同時也使傳 統文化的內容更加充實和豐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感悟宇宙人生的奧秘和哲理
詩人感嘆「明月長在,人生如寄」,世事滄桑,光陰易逝。而天上明月閱盡人間變幻,恆久相照,使萬物生輝。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等哲理的深層思索,油然升起對宇宙和永恆的探求和嚮往。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通過描繪大自然海天相接、波瀾壯闊的景象,表現出對自然的熱愛,對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
- 追求光明澄澈之美
張若虛的「江天 一色無纖塵」、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表現了詩人纖塵不染的高潔和灑脫的氣質。人們稱讚月的品格,在茫茫的黑夜中為人帶來光明和希望,掃蕩 一切黑暗汙濁,普照大地,公正無私的照遍天涯海角,不漏一處,但它卻不曾私照一戶人家。正如詩人讚美的「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天上一輪才 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 寄託對圓滿、團圓的盼望和為他人祈福
- 月到中秋分外明
因此時秋高氣爽,月像圓滿,既圓且亮,人們舉行「秋分夕月(祭拜月神)」活動,表現對神的敬奉和對上天的感恩。唐代徐凝寫道:「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韓愈說「一年明月今宵多」。確實,每逢中秋之夜,月在中天,銀輝遍地,正如李白在詩中說「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劉禹錫在詩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明月給人帶來以光明、希望和感悟,千百年來,人們詠月、賞月,探求天理大道和人生的真諦,渴望回歸美好、善良和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