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探秘:神奇的楚文化


世界音樂史上奇蹟--侯乙編鐘(網路圖片)

楚文化是中國古代地域文化中一塊璀璨奪目的瑰寶。提起楚文化,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光耀千古的《楚辭》;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 「稀世珍寶」、世界樂器史上絕無僅有的曾侯乙編鐘;享有「天下第一劍」美譽、在地下沉睡兩千多年而不銹的越王勾踐劍;以及迄今中國保存最好、品種最全、織 綉工藝最精湛、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的馬山戰國絲織品;填補史書記載空白、被譽為地下書庫的楚漢簡牘;色澤絢麗、工藝精湛,占全國總數五分之三 的楚秦漢漆木器;特別是一九七五年六月八日荊州鳳凰山出土的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獨具類型的西漢古屍……

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網路圖片)

楚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以楚國為代表的、是高度發達且風格獨特的南方區域文化。楚文化是楚人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所創造的優秀歷史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體展現。

所謂楚文化通常有兩種含義:一是歷史文化概念意義上的楚文化,主要是指先秦楚國、楚族所創造的文化;二是區域文化意義上的楚文化,是指從古到今楚地的文化。

戰國時期楚國地域(網路圖片)

現今的湖北大部、河南西南部和南部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江蘇、浙江和安徽的北部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後楚文化的中心;貴州、雲南、廣東和山東等地的部分地區和韓國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響。

與楚文化相對應的有中原文化、巴蜀文 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神傳文化的主體──華夏文化(漢朝後亦稱漢文化)。

楚文化的發展與楚國的崛起是同步的。據《史記.五帝本紀》、《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氏。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 之子也。
楚國詩人屈原在其《離騷》中一開始就自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顓頊帝後第五代吳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與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

吳回之子陸終,生有六子,幼子曰季連,羋姓,是楚之先祖。季連之後曰鬻熊,學識淵博,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遂成「熊」姓。
西 漢史家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這一 記載表明祝融的後裔自中原進入湖北境內後,熊繹及其後代便成為長江和漢水流域最早的拓荒者,並正式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楚國, 以致最後發展壯大成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漆器--虎座鳥架鼓(網路圖片)

《左 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於民 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於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訓之以若敖、蚧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熊渠立其三子為王,到楚武王自立為王,楚文王建都於郢,再到楚莊王稱霸中原的近三百年間,楚國就從偏居南隅的「蠻夷」之邦,通過艱苦開發,南征北戰,變成「地方五千里」的戰國時代最大之國。

鼎 盛時期的楚國,面積涵蓋了整個中國南部,人口曾達到五百萬,是戰國時期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裡先後湧現出了道家老子、農學家許行、天文學家唐昧、陰陽 學家南公、教育家荀子,還有音樂家鍾子期等等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八百年歷史的楚文化也隨之逐步形成。

楚 人寬容仁厚的態度和海納百川的胸懷,也是楚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獲得迅猛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原因。楚國兼并了眾多的國家,縱橫跨越今天的十一個省 (市),據考證:「華夏蠻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歷史淵源各不相同,楚國都能加以安撫。楚國在戰爭中從未有過像秦軍那樣,動輒斬首幾萬,也沒有見 過大量俘馘的記錄。」
而且「對於被滅之國,楚人的慣例是遷其公室,存其宗廟,縣其疆土,撫其臣民,用其賢能。即使對於蠻夷,也是相當寬厚 的」。正因為如此,楚國才能夠得到各民族的擁護,顯示出強大的容忍度、開放性和凝聚力,在橫跨大江南北的廣大領域上,開創了一個與西方古希臘文明相媲美的 東方楚文明。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漢時期,楚雖為秦國所滅,但以「道」為核心的楚文化並未隨著楚國的滅亡而消失。秦末,楚人劉邦、項羽又反過來滅秦,並大興楚文化,使楚文化有復蘇之勢。

但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自成體系的楚文化便不復存在,而楚文化純真的精神內涵卻與傳統中原文化共同構築形成了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

「一 朝君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飾。」(《華盛頓DC國際法會講法》)從本篇開始,將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系統的探討楚文化中充滿傳奇 色彩的歷史人物;精工細作的青銅禮器、樂器;紋飾華麗、造型奇異的漆木器;巧奪天工的絲織品;純真、質樸的民風、民俗。揭開其掩蓋在哲學、文學,以及在製 造、建築、紡織、服飾、飲食、美術、樂舞等方面的神秘面紗,從而喚醒那埋藏在人們生命深處的荊風楚韻,找回真正的自我。

圖:網路/ 文:大紀元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多神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