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箏
箏,相傳源自於瑟,是秦地的樂器。
秦國有一個名叫婉無義的人,將一張瑟傳給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為了爭搶這張瑟而將它扯破了,從此成為兩張樂器,所以稱之為「箏」(爭)。
另有一說,箏其實是秦國大將蒙恬製成的,他將原來瑟的25弦破開,改良成較為輕巧的12弦,於是成了今天的箏。
箏的聲音清亮高急,如同秦人剛直的性格;也有人以為,因其音「錚錚然」故名之為「箏」。
相傳,三國時代的東吳大將周瑜,年少英俊,他不僅擅長兵法,且精通音律,人稱他為「周郎」。每當別人奏曲有誤,他都會立刻察覺,回頭一看,時人曰:「曲有誤,周郎顧。」
唐朝詩人李端,便以此典故寫了首詩〈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描寫一名女子為引起所愛之人的注意,故意將弦撥錯。
那不諧調的旋律,驚動了正沉醉於樂聲中的「周郎」;只見他下意識地朝彈奏者一看,女子非但不羞赧,反因此計奏效而更加時時「誤拂弦」了。彈箏女婉曲的心思與可愛的模樣躍然紙上。
文: 弦歌雅樂 Yiwen,圖:楊淑濤仕女圖
-----------------------------------------------------------------
喜歡美麗的詩畫與音樂嗎?快來 弦歌雅樂 按讚遊賞~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