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邁漢唐撫萬國——鄭和生平札記(中)






天朝文明四海播


鄭和艦隊的使命是要傳播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宣示大明帝國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遠航途中無意間鄭和艦隊也充當了三次的「世界警察」,也就是民間流傳「鄭和擒三番」的故事。

出使東洋

「鄭和下西洋」是個婦孺皆知的句子,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此前鄭和下過東洋。永樂二年 (1404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日本。鄭和統督水師10萬到達日本,向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足利義滿接受 明朝封賞,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日本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明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 滿」。從此,宣旨賜印,與天下萬國貿易往來,成了鄭和的「終身職業」。

受命遠航

下西洋的正使,並非永樂大帝一拍腦袋就隨便決定的。成祖對鄭和的個人才能和背景做過一番考量,在做最後決定前,還向相術高手袁忠徹徵詢過:「三寶領兵如何?」袁忠徹回答,三寶人長得帥,有頭腦,內侍當中沒有比他強的,結論是「臣察其氣色,誠可任。」

袁忠徹的父親是大相士袁珙。這位袁老先生,在嵩山寺一見姚廣孝,便斷言姚是「劉秉忠流也」。後來見到燕王朱棣,相曰:「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說他40歲後,鬍子超過肚臍的時候,就該當皇帝了。後來果然應驗。袁忠徹深得乃父真傳,鐵口直斷也是從不落空。

對鄭和的這番評價,出自袁忠徹之口,可謂非同一般,這幫助永樂大帝做了最後的決定。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711日)鄭和以「欽差總兵正使」的身分奉詔出海,從此開始了歷時28年七下西洋的壯舉。

鄭和艦隊

這 是一支怎樣的艦隊呢?「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換算成當今的尺寸,大號寶船長達130米,寬50多 米,排水量達數千噸。這樣的龐然大物,配上當時最先進的火炮,儼然是15世紀的「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木製的,這種巨型木船 以現代的科技水平都很難製造出來。那麼艦隊的人數呢?「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

幾十年後才出海的三個歐洲人——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人數分別在90150人之間、170多人、265人。這裡不是單純的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差距,數萬里的遠洋航行,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

鄭 和船隊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 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可以說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 代海軍匹敵。

和平之旅

這支艦隊的使命並非像《明史》所說——「耀兵異域」,而是要傳播中華文明的價值理念,宣示大明帝國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事實會證明這一點,考驗很快就來了。

鄭和艦隊出海後經占城(今越南中部)南下,不久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島是南洋要衝,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就在鄭和艦隊到達前不久,這個麻國的東王和西王不知為啥打起了內戰,結局是東王戰敗,地盤被西王都馬板的軍隊占領了。

明帝國的船員們途經這裡,自然要上岸做生意,而這裡又偏偏是東王的前領地,西王的占領軍們大概是內戰殺紅了眼,把來自天朝的和平使者們當成了東王請來的外援,對他們發動突然襲擊,誤殺鄭和艦隊船員170人。

艦隊的軍官們聲淚俱下地向鄭和請戰,但鄭和深知,如果輕啟戰端,正與此行的初衷背道而馳,也辜負了永樂大帝所寄予的厚望。他安撫眾將,以超人的忍耐力做出了冷靜的決定——派使者去見西王都馬板。

都 馬板得知自己的部下殺害了大明船隊的人,已經嚇得魂不附體了,立刻派使者到鄭和那裡反覆解釋,並派人連夜趕往應天府,向大明天子謝罪請罰。明成祖得知此事 後,一面讚揚鄭和顧全大局,一面通知西王使節,看在其謝罪的態度誠懇,決定「止兵不進」,但是,170人死於無辜,西王都馬板必須付黃金六萬兩償命贖罪。

鄭和於第二次下西洋時再至爪哇,都馬板派使臣戰戰兢兢地送來黃金一萬兩謝罪,倒不是西王想賴帳,而是那個小島國砸鍋賣鐵也湊不出六萬兩黃金了,禮部大臣不同意,永樂大帝卻說:「我只是想讓這些邊遠的人不敢犯罪罷了,既然已經知道錯了,欠我們的錢就都免了。」

好勇鬥狠從來都不是中國的正統和主流,中國民間歷來有句話「人只有敬服的,沒有打服的」,孔子名言「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通俗版本。永樂大帝要向世界宣示的「大國天威」,恰恰是這種中華傳統的道德價值理念。從此爪哇恭敬進貢,心服口服了。

世界警察

老子說:「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恃強凌弱固然為人所不齒,但如果遇到殺人越貨的歹徒,鄭和艦隊的大炮和火銃也絕不是擺設。

話說三佛齊(蘇門答臘島)有個「僑領」叫陳祖義,這老兄原本是廣東潮州人,因為在中國犯了罪輾轉逃到了三佛齊的渤林邦(今巨港)。在當地糾集了些匪類,為非作歹。三佛齊周圍都是小國,誰也沒能力剿滅他,大夥都很頭疼。

這 一年,鄭和的艦隊經過三佛齊,天朝大軍到了,大夥終於看到點曙光了,三佛齊的「監國」施進卿立刻來見鄭和,把一肚子苦水都倒出來了。這陳祖義雖然凶頑,但 畢竟不是瘋子,看到鄭和帶來的一堆巨艦火炮,知道頑抗就是送死。這小子一邊詐降一邊召集了5000海盜,20多艘戰船,想利用詐降麻痺鄭和,趁官軍不備突 襲鄭和旗艦,搶劫明軍攜帶的金銀財寶。

海盜們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的靠近了明軍船隊,明軍船隊突然殺聲四起,火炮齊鳴,海盜們成了大炮的靶子, 還沒回過神來已經去見龍王了。這一役全殲海盜5000餘人,擊沉敵船十餘艘,並俘獲多艘,陳祖義被押回應天府,永樂大帝當著各國使節的面,把這小子明正典 刑了。這下子大快人心,鄭和艦隊成了15世紀的世界警察。

逼鄭和在海外第二次用兵的不是海上的強盜,而是錫蘭山(今斯里蘭卡)的國王阿烈苦 奈兒。這個傢伙是個暴君,對明朝和其他鄰國都極不友好,「屢邀劫其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帶了朱棣的詔書,告誡錫蘭山國王要「祗顧天 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同時照例給予賞賜。

然而,人心苦不足,這個阿烈苦奈兒垂涎鄭和艦隊攜帶的大量珍寶,一邊騙鄭和進城,「索金幣」,一邊派軍隊偷襲鄭和船隊。

好 鄭和,處變不驚,他靈活地運用了一個古老的戰術——「圍魏救趙」,率領隨行的二千人直搗錫蘭山國都。錫蘭山派出偷襲部隊,幾乎是傾國出動了,都城空虛,結 果阿烈苦奈兒一家統統被鄭和逮住,偷襲鄭和船隊的錫蘭軍聞訊趕回,又遭鄭和半路伏擊潰散。阿烈苦奈兒被鄭和押回應天府,明成祖念其為遠人,不久釋放他回國 了。

永樂十年,朱棣派使節往錫蘭山頒給誥印,封阿烈苦奈兒的親屬耶巴乃那為王,並送還阿烈苦奈兒。這一舉措使海道清寧,來中國朝貢的使節越來越多。

鄭和第三次海外用兵是在蘇門答臘「生擒偽王」蘇干刺。這個國家的內部關係也是一團亂麻,早先,國王的父親死於與鄰國花面王的戰事。有個漁翁因率眾殺了花面王,為蘇門答臘王妻報了仇,而據有了王位,稱為老王。

後來王子宰奴里阿必丁年長,殺了老王奪回王位,老王之弟蘇干刺自然不甘心,時時想殺宰奴里阿必丁以奪其王位。鄭和帶來的明帝國賞賜當然少不了蘇門答臘王一份,這個偽王蘇干剌因為沒得到賞賜而懷恨在心,帶兵攔截明軍,鄭和只得與之力戰,最後把這個偽王捉拿回朝。

鄭和艦隊這三次充當「世界警察」的經歷後來被合成「鄭和擒三番」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除此之外,鄭和20餘年間七下西洋,未動一刀一兵。

萬國來朝

鄭 和下西洋每次返航時,都有海外諸國的使者隨船來華。如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鄭和第二次下西洋返航時,遣使隨行朝貢的有蘇門答臘、古里等國;永樂廿 年(1422年)六月,鄭和第六次下西洋返航時,有暹羅、蘇門答臘、哈丹等國遣使隨行;翌年9月,又有西洋、古里、忽魯謨斯、錫蘭山、阿丹、祖法兒、剌 撒、不剌哇、蘇門答臘、滿剌加等16國遣使1200人來華朝貢方物。永樂年間,鄭和所到過的海外各國,派使臣來華的有318次(不包括朝鮮、日本、琉 球)。

這期間,有四個國家的11位國王親自來華,有浡泥(在今加里曼丹島)國王、蘇祿(在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國王、滿剌加(在今馬來西亞)國王、古麻剌朗(今屬菲律賓)國王等。

這 些國王來華並非來參加元首會議,而是以臣子的身分來朝見大明天子,比如,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浡泥國王帶著老婆孩子兄弟姐妹一大家子,還有陪同的 官員,來中國朝見。永樂大帝十分高興,設宴款待,「嘉勞再三」,浡泥國王稱頌「天子功德加於我者,與天地同其長矣」。因而自己這一家子「逾歷山海,躬詣闕 下,以伸其悃」,那意思是皇上您對我們的恩德,像天地一樣,所以我們不顧山海阻隔,恭敬地來到宮廷,以表達自己的誠意。

大明天子並未因自己是宗主就傲慢地對待來朝的國家,而是給予相當的尊重。明成祖在接待各國使者時宣布:「其以土物來市者,官給鈔酬其值。」(待續)

/文:新紀元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