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劉禹錫

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是與白居易同時的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通俗清新,精鍊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 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為名的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是傳世的精品,對後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

劉禹錫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他結婚九年後便喪妻,對他感情上的打擊很大。因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於公元805 年從監查御史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返京,再出為連州刺史;六年後轉夔州刺史;三年後轉和州刺史;兩年後罷官還京,公元831年出蘇州刺史;835年轉同州 刺史;一年後升為太子賓客,六年後去世。

劉禹錫的修煉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樣地坎坷不平。他開初對佛教的認識比較淺,甚至把它與養生相提並論;他不同意陶淵明拋官不仕的作法,認為在官場中也可逍遙自在。他是個勤于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常人感官所及的範圍,勢必不能看到更高層次的理。因此他在自己的《天論》三篇里 不接受「因果報應」和「天人感應」的理,而自己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說法,認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數而越乎勢」。這實際上反映了他對自己 「遠大政治抱負」放不下,希望時來運轉,還有大顯身手的機會。這也為他自己在修佛的道路上設下了一個極大的障礙。他這種因執著而妨礙自己真修的情 形,也被他的高僧朋友指出過。

但他畢竟是個佛緣中人。公元820年左右,他有過一次夢遊,受到神人點化,明白了許多道理,特別對以往自己給自己製造思想障礙感到後悔,並 因得到點化而深感幸運。他一生中有過很多佛門中的朋友,甚至有來自日本、遍訪名山而又悟性極高的僧人。他和這些朋友在一起談經論道、研講佛 理;有些高僧講的超常的經歷,使他漸漸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認識到單靠常人感官無法理解更高層次的真相。有一次到一高僧山房留宿。禪房高入雲 端,向下一直看到清江如練。白天燃香聽僧講道,晚上聽到山林中猛虎嘯吼,秋澗里巨龜長鳴,令人膽寒。但坐禪者觀心入靜,各種音響也就悄然而逝;另 一位禪師知他名心太重,為使他出迷而讓他看到玄關開啟,體悟到不可言狀的理,明白了人世間這個身體不足為貴,慧性不能因此而受到任何障礙,併產生了要修成 正果的希望。但想到自己一晃二十年,百思而無一得,最後才明白了出世間法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東西,又怕生命已不長久,力不從心,不免悲從中來。

劉禹錫另一方面的生活經歷也使他修佛之心漸趨穩定。由於他是有名的文學家,又是大家都知道的修佛居士,因此有佛門中人請他寫一些碑銘、塔記 之類的文章。他曾為禪宗六祖慧能寫過第二碑(第一碑是大文學家柳宗元寫的),其中有「……無修而修,無得而得;能使學者,還其天識;如黑而迷,仰見斗 極。」的認識;在為牛頭山融大師新塔寫的塔記中,他記述了這位高僧曾經坐在石室之中,運用神通使久旱的山麓湧出泉水,從皚皚白雪中生出蓮花,制伏 了一條巨蟒,以及群鹿都來聽他講法的種種異象。他還在一位高僧的碑文中記述到,這位高僧坐化以後,火化而得舍利子,晶瑩如珠者竟有幾千粒之多。

他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的,一次相遇使他們交上了朋友。公元826年,他從和州罷官返洛陽,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人在楊州相逢共飲。席間白居易贈他一首詩,對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為自己的類似經歷而嘆息。白居易在詩中說,「你為我添酒舉杯來痛飲,我為你筷子敲着盤兒唱詩助興。雖然是舉 國知名的詩人哪又有甚麼用啊,命運面前只得把頭低。滿眼風光遇上這寂寞的心,一大堆官兒站滿朝也沒你我的份。你也真該遭一點不幸,誰叫你才華和名聲那麼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也未免太過份!」 對於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讚揚,劉禹錫寫了一首酬答的詩。他在詩中說,「在四川和湖南那一類偏僻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時光,好象被這世界拋棄了一 樣。回來後人事全非、恍如隔世,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我只能吟誦聞笛賦聊表思念。我自己雖如病樹、沉舟沒有了希望,但畢竟還能看到萬木逢春、千帆竟發的境 象。今天我聽了你為我深情歌唱,又舉杯共飲,我覺得精神多了,心情也大不一樣。」他不為自己厄運而悲,能為他人成功而喜,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表現了十分 豁達的胸懷。他詩中的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至今還被人們引用。到公元836年劉禹錫遷升為太子賓客以後,他和白居易更是往 來頻繁、互相唱和、情意深厚,世人把他們合稱「劉白」。白居易晚年修煉很認真,把交遊、宴飲都取消了,連劍佩等玩物都收拾起來,甚至酒也戒了,經常就是焚香打坐。有一次白居易持齋一月修禪,齋滿后他寫詩讚揚;另一次他說到白居易在家裡試着煉丹,結果沒有煉成。白居易認真的修煉態度 對劉禹錫晚年的真修肯定是有積極影響的。

隨着真修而來的是體悟的提高。他在一首詩的引中說,「……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因定而得景,……由慧而遣詞……」,可見他於「戒定慧」的修持已到了較高層次了。他還多次在詩中提到一些高僧的前世,說一個高僧的前世是「雪山童子」,是「金粟如來」的弟子,另一高僧是釋迦弟子阿難轉世。值得一提的是,他哥哥也是歸山隱居的修道人,他還希望與哥哥一同修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