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歌》是中國古代著名預言,相傳是輔佐明朝(1368-1644)開國君主朱元璋的軍師劉基(伯溫)所著。據說一日朱元璋一邊吃燒餅,一邊讓劉伯溫預卜朱家天下的氣數如何,君臣一問一答,便形成了《燒餅歌》的內容,《燒餅歌》中的預言,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一直說到滿清王朝被推翻以後。其中的預言,往往藏頭露尾,很象謎語一般,頗為費解。
燒餅歌的大部份內容已經在歷史上發生了。我們來大體回顧一下,劉伯溫是如何預言從明初到清末的歷史的。
- 明朝的氣數
《燒餅歌》這樣記載──
帝問曰: “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長享否?”
基答曰: “我皇萬子萬孫,何須問哉!”
中國自古亂治交替,王朝更迭,一個王朝建立的時候,滅亡的時間已經定下了。屆時自有昏君出世,奸臣亂朝,生靈圖炭,成就天意。然而每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天下能夠萬年永存,朱元璋提出的這個問題,對劉伯溫的智慧是一個考驗。
明朝自太祖起,到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為止,共曆十八帝,兩百七十餘年。西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於景山自縊而死,明朝滅亡。這個明思宗(朱由檢)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羽鈞)的孫子。因此“萬子萬孫”,這句看似恭維的話,卻蘊涵著對明朝氣數的預言。
帝曰:“雖然,自古興亡原有定,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試略言之。”
基曰:“洩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
朱元璋算不上一個寬容大度的皇帝,但是古人都相信天意,皇帝更不例外。從“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這句話來看,朱元璋還算是講道理的。而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皇帝。因此劉伯溫先要尋得個“免死”令後,方才繼續。
- 燕王篡位
帝即賜以免死金牌,基謝恩畢,奏曰:“我朝大明一統江山,移南偏北闕,
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
帝曰:“朕今都城築得堅固,守甚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禦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
朱元璋滅了元朝,建都南京。當時北方地區和東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脅,朝中曾有議論要遷都北京以鞏固北方的統治。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饒,且遷都耗費巨大,最終沒有實現。朱元璋派了他的兒子們鎮守北方重鎮,以為折衷方案,但是卻為日後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筆。
由於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後由孫子、太子標的兒子[左火右文]來繼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號建文。劉伯溫所說的“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意思是:太子標雖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卻要繼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孫子。所以這句話自然是應驗了,當時劉伯溫已經過世二十餘年。
建文帝即位時,全國上下有二十多個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們擁兵自重,對朝廷造成威脅。建文帝採納大臣建議實行“消藩”,諸王中有的被廢黜, 有的被處死。當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倖免,以“靖難”為名起兵,殺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樂,這就是明成祖。 “除非燕子飛入京”,“一院江山永樂平”,便由這個歷史事實來應驗了。燕王朱棣曾得力於一位隱士的輔佐,這個人叫姚廣孝,他十四歲剃度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點象劉伯溫,也是精通“陰陽術數”的人。朱棣稱帝后曾賜他美女、房子,姚廣孝都沒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後來姚廣孝參與編篡了著名的《永
樂大典》。這麼一來,劉基說的“禿頂人來文墨苑”就完全應在他身上了。
- 土木之變
基曰:“北方胡虜殘生靈,禦駕親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複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
明朝曾經“禦駕親征”的皇帝有好幾個。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率兵親征,打敗韃靼和瓦刺,鞏固了明朝的邊防,這就是“禦駕親征得太平”所指。後來瓦刺勢力複盛,到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帝)的時候,瓦刺勢力已經嚴重威脅了明朝邊境,而當時明朝的軍政大權已經落到宦官王振手中。西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軍事的王振調動五十萬大軍,協英宗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王振死於亂軍之中,英宗被俘。“失算功臣不敢諫, 生靈遮掩主驚魂”所預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變”。
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驚,大臣主戰主和意見不一。最後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派,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景泰皇帝)為帝,誅殺王振餘黨,同時調集各地明軍勤王。也先挾英宗率大軍直抵北京城下。英宗約人出城議和,遭到於謙的拒絕。於是,瓦刺軍便瘋狂攻打城門,於謙率眾奮勇迎戰。一
連打了三天三夜,結果也先屢戰屢敗,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來了。英宗回歸後總想找機會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臺來。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來的,不敢馬上發難。後來景泰皇病重,英宗在過去逃跑派的擁簇之下,來到東華門稱帝,說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復位處理國事。這就是歷史上說的“南宮複辟”或“奪門之變”。“國壓瑞雲七載長”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複故舊”是關於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 宦官亂政
《燒餅歌》中有這樣的記載:
帝曰:“此時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亂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基曰:“天下饑寒有怪異,棟樑龍德乘嬰兒,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老揀金精尤壯旺,相傳昆玉繼龍堂,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劉伯溫所說“天下大亂矣”是對明朝中後期統治的貼切描述。英宗復位以後,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規定宦官不得識字,幹預政事則處斬。而朱棣起兵時,由於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幫助,於是對宦官開始信用。特務機構“東廠”完全由宦官提領;明宣宗時設內書堂,命大學士陳山專門教宦 官識字。從此以後,朱元璋不許宦官識字、幹預政事的規定便被廢棄了。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幾朝,宦官的權勢越來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殺害,明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當時的內閣首輔(宰相)張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頓吏治,清丈土地,鞏固邊防,發展農業水利。“長大金龍太平時”是指張居 正為相首輔的時的中興,但這種迴光返照式的振興沒有能夠改變明朝的命運。神宗成年後親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幾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勢力糟蹋明朝的國
基。
“八千女鬼亂朝綱”一語體現了中國預言的經典表現手法。“八千女鬼”就是個“魏”字,指明神宗時期的大宦官魏忠賢。魏忠賢還勸神宗趁年輕力狀趕快享樂,這正中神宗下懷,於是他越發日夜與其妃子們尋歡作樂。“老練金龍精旺壯”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 明朝滅亡
祟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位君主,他殺魏忠賢,罷黜閹黨,但這一切對於挽救明朝天下都已經太晚了。國政腐敗,民不聊生,天災接踵而來,農民起義四起。朱由檢的皇帝生涯似乎從一開始就是同這些東西打交道。祟禎即位那年,陝西一年無雨,規模巨大的明末農民起義開始了。祟禎十七午(西元1644 年),張獻忠入四川,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同年,李自成建政西安,國號大順。這年二月,李自成統兵從西安出發,目標直指北京。三月,李軍攻陷北京,祟禎
皇帝自殺,明朝結束了。讓我們來看一看對這段歷史劉伯溫是如何預言的。
《燒餅歌》中說:
基曰:“非也,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謂未已?”
基曰:“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上貝衣行,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卦曰:“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戊子已醜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
“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是字謎,“木下一了”是李,“目上一刀”為自,“一戊丁”是成。這句話點明瞭李自成的名字。
“萬子萬孫”指祟禎皇帝,“祖宗山上貝衣行”說的還是他。“宗”上邊加個“山”,就成了“祟”字;“上”、“貝”、“衣”三字合起來,又得了一個“禎”字。而“行”就是指祟禎的死,因為古時皇帝死了叫做“大行”。
“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顯然是指明朝歷經十八代君主後滅亡,滿清統治中原,公侯將相自然不必再朝見中原(明朝)君主。當然,如果劉伯溫不把事情點明,朱元璋是聽不懂其中的玄機的。否則聽到自家天下滅亡的過程臉色一定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