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在田裡揮鋤耘種。他喘幾口氣才揮動一下笨重的鋤頭,勞動進度不快。
這時,有個過路人,見那農民種地的樣子,立刻表現出一種不耐煩的情緒,抬高嗓音向田裡喊道:“喂!那幹活的,你太懶啦!田地這麼大,你喘幾口氣才刨一下,磨磨蹭蹭的,就是到了年底也干不完呀!”
農民聽了,停下鋤頭,揚手招呼過路人說:“是嘍!我一輩子種地,快要老死在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樣鋤地,你不妨過來做個樣子,讓我學學,好嗎?”
過路人聽了,毫不客氣地脫下外衣,大步走到田裡,從農民手中接過鋤頭,飛速地幹起來。他喘一口氣,連刨數下;每鋤一下,都使出全身的勁兒。干不到一個時
辰,他的氣力用盡,豆大的汗珠,象下雨似的順着額角和脊背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地喘着粗氣,連話也說不出來了。要不是有柄鋤頭支撐着他,他就會倒在地里。
過路人歇了好半晌,呼吸才平穩下來,他氣餒地耷拉着腦袋,長嘆一口氣,緩慢地說:“唉,從今以後,我算知道種田的難處啦!”
農民微笑着,拍拍過路人的肩膀,溫和地說:“種田有甚麼難的呢?不過對於你這樣耕種的人來說,恐怕就顯得難些吧。你喘一口氣,連刨幾鋤頭,這樣幹下去,幹活時間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卻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幾口氣,刨一鋤頭,幹活時間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常常是很少的。用你多的來比我少的,再用你少的來比我多的,究竟哪個快哪個慢,哪個輕鬆哪個疲勞呢?”
過路人起先對那農民很有些瞧不起,這時聽了農民的話,不由心悅誠服地頻頻點頭。他告別了農民,夾起衣服走出田地。
【版主思】
這個故事裡的過路人,他不懂得種田的規律,沒有正確分析廣大田地和人的有限體力之間的矛盾。他只知蠻幹,企圖在一個早晨,就把土地全部翻完,結果
“欲速則不達”,沒幹多久,就干不動了。那個農民懂得怎樣種田,他根據土地面積和自己體力情況,合理地使用氣力,有計劃地干,因此乾的時間長,收效也大。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無論幹甚麼事,都要尊重規律,不可急躁冒進。還要避免亂指責、瞎指揮。
俗話說:“見人挑擔不知難,自己挑着試試看。”古人講:“不以所能幹眾,不以所長議物。”(宋書)“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者虛。”(孔穎達語)“天地間唯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曾國藩語)孟子講:“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據明代張翀《渾然子•田說》)
圖:網路/ 文:正見網
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FiveThousandYears.ChineseDivine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