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的確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秦始皇一方面大刀闊斧的創立各種制度,實施「車同軌、書同文」,為後世一統國家奠定基礎;但另一方面,他又嚴刑峻法、實施暴政,使得民不聊生,他的名字甚至成為專制集權者的代名詞。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此後的國君也都稱為皇帝。
秦始皇的身世,一直是後代討論的焦點。他的父親名叫異人,在秦國和趙國的外交政策中被派到趙國當人質,並在此認識了富商呂不韋。呂不韋對政治頗有野心,與異人交談後,發現異人「奇貨可居」,能夠代他完成政治抱負,因此與異人成了知己好友,並獻美人趙姬給異人。趙姬原本與呂不韋關係曖昧不明。在嫁給異人之後,趙姬生下秦始皇。而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則明確記載,秦始皇真正的父親是呂不韋。
經由呂不韋的巧妙安排,異人被膝下無子的華陽夫人收養為義子,改名「子楚」,視為繼承人。這使得子楚的地位大大提高。西元前251年,安國君嬴柱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孝文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被立為太子。
西元前251年,秦孝文王駕崩,子楚即位,就是秦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相國。3年後,秦莊襄王駕崩,由子楚的兒子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當時嬴政只是個13歲的少年。
嬴政初執政時,由於年紀還小,所以朝政由相國呂不韋所主持,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據說還與太后(趙姬)關係複雜。西元前238年,嬴政22歲時,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與趙太后有曖昧關係的嫪毐,發動政變,進攻蘄年宮。被早有戒備的嬴政一網打盡。嫪毐最終被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嬴政把趙太后和嫪毐不倫所生的兩個兒子也殺掉。
嬴政並以失職為名,將呂不韋貶到巴蜀一帶。後來,又派人送絕命書給呂不韋,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嬴政確立了政權,成為秦國真正的君王。
秦始皇執政之後,在遠交近攻的策略之下,十年左右,就滅了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紛亂。隨後,秦始皇就進行了體制的改革,除了改分封為設郡縣制外,秦始皇還將全國的幣制統一,也就是「錢同幣、幣同形」。另外,秦始皇也讓李斯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了小篆,全國頒行使用,這就是所謂的「書同文」。而「書同文」的制度,也讓之後的中國雖歷經多次分裂爭戰,最終都仍能擁有同樣的文化不致分裂。
而唐太宗對秦始皇持肯定評價,主要是在他的邊防及開疆拓土方面。秦始皇藉由南征北討,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史載「北擴千里」,「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另外,為了抵禦北邊遊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就下令修築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擴建,以防匈奴入侵。長城不僅用於防禦,名將蒙恬還將其改良為可以進攻的戰略場所。萬里長城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巨大軍防工程。
但是,秦始皇為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例如:他因崇尚法家思想,所以用嚴苛的法律來治國,秦法過於嚴峻,導致民怨四起。同時他的好大喜功,也讓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干擾。此外,「焚書坑儒」更是秦始皇暴政的代表作之一。
秦始皇興築浩大的工程,雖然有些立意不錯,但曠日費時、勞民傷財,久了不免導致民怨。例如:他為了修建長城,秦每年徵用民夫四十餘萬,百姓被派去工作而死的不計其數,《史記》裡頭就記載:「民夫的屍骨填平了溝壑」,相傳長城底下多白骨,恐怕不是虛言。所以,即使沒有武器可用,陳勝、吳廣仍揭竿起義,並成功的推翻秦朝,可見在國家諸多建設及體制底下最重要的還是民心,如能同時兼顧民心與國家建設、體制,也許秦朝也不會走向這麼短命的路途。
秦始皇一方面大刀闊斧的創立各種制度,實施「車同軌、書同文」,為後世一統國家奠定基礎;但另一方面,他又嚴刑峻法、實施暴政,使得民不聊生,他的名字甚至成為專制集權者的代名詞。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此後的國君也都稱為皇帝。
秦始皇的身世,一直是後代討論的焦點。他的父親名叫異人,在秦國和趙國的外交政策中被派到趙國當人質,並在此認識了富商呂不韋。呂不韋對政治頗有野心,與異人交談後,發現異人「奇貨可居」,能夠代他完成政治抱負,因此與異人成了知己好友,並獻美人趙姬給異人。趙姬原本與呂不韋關係曖昧不明。在嫁給異人之後,趙姬生下秦始皇。而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則明確記載,秦始皇真正的父親是呂不韋。
經由呂不韋的巧妙安排,異人被膝下無子的華陽夫人收養為義子,改名「子楚」,視為繼承人。這使得子楚的地位大大提高。西元前251年,安國君嬴柱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孝文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被立為太子。
西元前251年,秦孝文王駕崩,子楚即位,就是秦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相國。3年後,秦莊襄王駕崩,由子楚的兒子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當時嬴政只是個13歲的少年。
嬴政初執政時,由於年紀還小,所以朝政由相國呂不韋所主持,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不僅大權獨攬,據說還與太后(趙姬)關係複雜。西元前238年,嬴政22歲時,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與趙太后有曖昧關係的嫪毐,發動政變,進攻蘄年宮。被早有戒備的嬴政一網打盡。嫪毐最終被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嬴政把趙太后和嫪毐不倫所生的兩個兒子也殺掉。
嬴政並以失職為名,將呂不韋貶到巴蜀一帶。後來,又派人送絕命書給呂不韋,呂不韋服毒自殺。至此,嬴政確立了政權,成為秦國真正的君王。
秦始皇執政之後,在遠交近攻的策略之下,十年左右,就滅了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的紛亂。隨後,秦始皇就進行了體制的改革,除了改分封為設郡縣制外,秦始皇還將全國的幣制統一,也就是「錢同幣、幣同形」。另外,秦始皇也讓李斯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了小篆,全國頒行使用,這就是所謂的「書同文」。而「書同文」的制度,也讓之後的中國雖歷經多次分裂爭戰,最終都仍能擁有同樣的文化不致分裂。
而唐太宗對秦始皇持肯定評價,主要是在他的邊防及開疆拓土方面。秦始皇藉由南征北討,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史載「北擴千里」,「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另外,為了抵禦北邊遊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就下令修築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擴建,以防匈奴入侵。長城不僅用於防禦,名將蒙恬還將其改良為可以進攻的戰略場所。萬里長城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巨大軍防工程。
但是,秦始皇為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例如:他因崇尚法家思想,所以用嚴苛的法律來治國,秦法過於嚴峻,導致民怨四起。同時他的好大喜功,也讓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干擾。此外,「焚書坑儒」更是秦始皇暴政的代表作之一。
秦始皇興築浩大的工程,雖然有些立意不錯,但曠日費時、勞民傷財,久了不免導致民怨。例如:他為了修建長城,秦每年徵用民夫四十餘萬,百姓被派去工作而死的不計其數,《史記》裡頭就記載:「民夫的屍骨填平了溝壑」,相傳長城底下多白骨,恐怕不是虛言。所以,即使沒有武器可用,陳勝、吳廣仍揭竿起義,並成功的推翻秦朝,可見在國家諸多建設及體制底下最重要的還是民心,如能同時兼顧民心與國家建設、體制,也許秦朝也不會走向這麼短命的路途。
圖:網路/ 文:大紀元
按讚加入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看見更多神傳文化的內涵